课题活动记录表
(2017-12-05 14:42:20)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理论学习 |
|||
时间 |
2017.9.8 |
活动形式 |
集体 |
主讲人 |
邹静 |
|
参加人员 |
邹静、李雪萍、姚健、郎林梅、李梅、刘彦华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对策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明确合作小组内各成员的责任分工。 3.灵活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4.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
|||||
引 发 思 考
|
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伴随问题而产生的,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的工作,一定可以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本人研究课 |
|||
时间 |
2017.9.22 |
活动形式 |
个人 |
主讲人 |
邹静 |
|
参加人员 |
邹静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从书本或生活中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任务一:信息发布会: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研究,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 任务二:信息展示会: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写的百分数,然后派一名代表选一个百分数写在黑板上。 |
|||||
引 发 思 考 |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某些问题,但在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观看教学录像 |
|||
时间 |
2017.10.13 |
活动形式 |
集体 |
主讲人 |
刘彦华 |
|
参加人员 |
邹静、李雪萍、姚健、郎林梅、李梅、刘彦华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长方形的面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
|||||
引 发 思 考
|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沙龙研讨 |
|||
时间 |
2017.10.27 |
活动形式 |
集体 |
主讲人 |
李梅 |
|
参加人员 |
邹静、李雪萍、姚健、郎林梅、李梅、刘彦华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研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邹静: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李雪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姚健: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郎林梅: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李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刘彦华: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
|||||
引 发 思 考
|
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教学叙事 |
|||
时间 |
2017.11.10 |
活动形式 |
个人 |
主讲人 |
邹静 |
|
参加人员 |
邹静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找规律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会觉得发蒙。因此,有的同学向我提出,解这类题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数字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得到的规律式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 |
|||||
引 发 思 考 |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理论学习 |
|||
时间 |
2017.11.24 |
活动形式 |
集体 |
主讲人 |
姚健 |
|
参加人员 |
邹静、李雪萍、姚健、郎林梅、李梅、刘彦华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 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
|||||
引 发 思 考
|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自学 |
|||
时间 |
2017.12.8 |
活动形式 |
个人 |
主讲人 |
邹静 |
|
参加人员 |
邹静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首先,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非浅。
|
|||||
引 发 思 考
|
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前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难免会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合作的习惯。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讨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 邹静
组别 |
数学组 |
研讨主题 |
阶段小结 |
|||
时间 |
2017.12.22 |
活动形式 |
集体 |
主讲人 |
李雪萍 |
|
参加人员 |
邹静、李雪萍、姚健、郎林梅、李梅、刘彦华 |
|||||
互 动 研 讨 记 录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阶段小结 一、实验方法
(一)学习理论
(二)定期研讨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二、实验过程 (一)确定分组方法 (二)选定学习内容 (三)探索合作方式 (四)正确进行评价 三、存在问题 理论水平不够。 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 学生个体差异永远是合作的障碍。 四、努力方向 |
|||||
引 发 思 考 |
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