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贤书院学员云谷探幽

http://s3/bmiddle/002G4BJMzy76RIsteXU52&690
南山石屋游学记
伊兆春
捣练子.赞吴方平
伊兆春
麻阳斋主
2016年12月7日
陈玉保
伊兆春
因为点灯为号的传说,才知西山、云谷山,因为朱熹和蔡元定,便对西山、云谷山心生向往。前些日子与弘贤书院众学友登了西山,今日再次结伴前往云谷山,云谷山距建阳城关约三十四公里,在朱熹居住之前叫庐峰山,庐峰山山高林密终日云雾缭绕,朱熹称之为云谷,后人为纪念朱熹把它改为云谷山。
十二月一日,弘贤书院一行二十人在院长王小艾的带领下,前往云谷山探寻朱熹的石屋和大明堂。云谷山我们进山的时候,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云谷山真是名符其实,都九点了,山的四周还笼罩着蒙蒙的雾气。为了这次云谷山游学,谭副早些天专程前来探过路,今天他还特地为我们请来了向导。一行人在向导带领下进入树高林蜜,腾漫缠绕的原始森林。丛林里地面潮湿,落叶遍地,通往石屋是没有路的,在林中穿行,恍若穿行在电影阿凡达的仙境里,远离人间,远离现代,像是走进了远古的世界,在城里闻惯了汽车尾汽,来到这天然氧吧,行走在八百年前的石屋山上,不竟让人心旷神怡。
一路上大家不停谈笑唱着歌,来到一处神奇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岩石星罗其布,而树木仍然长的高大参天,有的树奇迹般的从岩层里长出,这里不只是树的世界,也是石头的世界,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神奇。据向导和谭副说,这个地方叫石海。艾姐站在一块巨石上,手拿着根棍子,俨然一副弘贤帮帮主的范。这么有景的地方大家怎么可能错过,随便摆个姿势,都是一幅绝美的画,任意的按下快门都是美滋滋的记忆。
从石海没走多远,便到石屋,石屋是一块突出的山岩,岩下有个岩洞,约三十几平米,四周巨石遍布,腾漫丛横,岩洞里曾经有人居住过的痕迹还在。八百多年前的朱熹想不到是,今天会有一群弘扬朱子文化的弘贤书院人来到这里。在这个上街都要开车,出门都要的时代,我们弘贤人却为了探寻先贤的足迹,穿越深山老林,弘贤书院的艾姐来了,谭副来了,我们的诗圣麻师来了,多才多艺的小拉交来了,旗袍队的丁队长来了,还有太极传人吴方平来了。。。可以说弘贤书院的大部份,精英都来了,他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很欣慰吧?
站在石屋前,高举着弘贤学院的牌牌,配合背后具有特色的石屋,人都显得文化了许多,将这绝美的画面,
收藏在永恒的记忆里是多么美好。
石屋中的午餐自然是丰盛又别具一格,艾姐带来的布垫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一边吃饭谭副说,不远的山顶上有个烛柱是朱熹点灯为号的地方,因为点灯为号的传说,后人把这个山峰取名蜡烛顶。
午饭后,谭副本想带大家上蜡烛顶,考滤到蜡烛顶高、陡、险,经过大家的讨论,于是决定放弃蜡烛顶朝大明堂行去。大明堂在云谷山东侧的山坳上,是朱子从前在云谷山办学的一个学堂,同样有着很深的历史。离开石屋,太阳公公终于睡醒了,薄雾散尽,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来,森林里崭新、干净、明亮。
来到大明堂遗址,朱子构筑的学堂早已隐没在岁月的风霜里,蒿草丛中只见一石旧,几块断砖和墙基的痕迹,学堂虽然早已不复存在,那又有什么关系?朱子的文化,已经感染到我们,站在昔日的大明堂遗址上,遥想八百年前先贤曾在这里讲学,这荒废的遗址也变得亲切起来,我们仿佛听到山野中有朗朗书声。朱熹虽然故去八百多年,但是他还活在他的理学著作里,活在他创作的《云谷山二十六咏》的诗作里,活在我们这些弘贤人的心里。
从大明堂过来路更难走,一会上到坡顶一会下到谷底,好多人几次差点摔倒,一整天都在森林中穿行,也不知走了多远的路,也不知翻过多少道上山梁,下过多少个谷底,大家的确走的疲惫了,可大家还是一路说说笑笑,不时有歌声飘荡在云谷山里,在一处宽敞的地方,艾姐为了给大家鼓劲,“大海航行”“
我的中国心”一边唱一边舞蹈,大家跟着艾姐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唱边舞,同学们所有的劳累都融化在歌声里,又随着舞步跌落,被脚下的山道吸走,只有欢乐在山谷中飘荡。
下午三点半终于走出丛林,来到一处茶园,眼前豁然开朗,脚下一大片茶园向山下连绵,层层叠叠的青,不远处的山角一条水泥路蜿蜒,山角下的村庄,隐约望到我们停在村中的车辆。我们仿佛穿越岁月时空,从八百多年前又回到了现代。
当我双脚踏上散发着现代气息的水泥路面时,回头仰望蜡烛顶,莹立许久,痴痴地看着黄昏中的蜡烛顶,松柏,翠竹,层层叠叠的青的漫延,就觉得在灰蒙的天空下仿佛有盏灯在蜡烛顶发出迷人的亮光,令我神绪驰越,卷起朵朵浪花,晚风中似有“晦庵”
的诗声隐隐约约的飘来。
( 2016.12.7. 龚华)
弘贤学子今重访,寻找先人老地方
越岭翻山绝项上,艰辛不畏敢担当
勇于探险赢民赞,革命精神特优良
原始森林真景美,南山石屋好风光。
写于2016.12.1日
http://s1/bmiddle/002G4BJMzy76RItg7qo90&690李式洪
弘贤志士访先贤,披荆斩棘尤笑颜
当年升灯石屋径,今起诗书启新篇
http://s1/mw690/002G4BJMzy76RIu2f84c0&690跃英
弘贤书院学子贤,登山涉水访先贤,
寻见石屋先贤址,路滑艰难只等闲。
http://s10/mw690/002G4BJMzy76RIv5MKJ99&690访石屋有感
王小艾
云谷石屋空地荒,茫茫原野无人烟
遥想当年朱熹苦,房间漏雨度饥寒
http://s15/bmiddle/002G4BJMzy76RIvMBj05e&690访云谷山石屋
谢雄华
昨日西山登绝顶,今朝云谷拜朱熹
弘贤同道传文化,一路欢歌尽是诗
2016年12月1日
http://s6/bmiddle/002G4BJMzy76RIwJM1v75&690
(新咏)
挥宝剑,
志凌云,
霜刃如风断石魂。
太极良师才艺献,
清流逸响振乾坤。
七绝·生生不息
巨人膀臂托儿房,种子安家发嫩秧。
倘若来年成大树,感恩哺育日方长。
(2016年12月1日)
【错爱】
邱彪应
枯木怀中一嫩芽,无根无水秀奇葩。
高台离地南柯梦,大树擎天土作家。
2016.12.05
邱彪应
枯木怀中一嫩芽,无根无水秀奇葩。
高台离地南柯梦,大树擎天土作家。
2016.12.05
云谷新芳菲
谢雄华
岁寒三友傲霜花,怎及枯墩一嫩芽?
双手摇摇迎贵客,顽强生命众人夸。
2016年12月3日
谢雄华
岁寒三友傲霜花,怎及枯墩一嫩芽?
双手摇摇迎贵客,顽强生命众人夸。
2016年12月3日
看图有感
王小艾
树墩娉婷玉立葱,天寒地冻仍从容。
犹如道旁种柳树,自在无事荡春风。
http://s15/bmiddle/002G4BJMzy76VlZRijkbe&690
【石屋猜想】
邱彪应
蜡烛山中点蜡台,石林石屋后人猜。
天公眷顾先贤意,惩戒顽徒面壁来。
2016.12.05
【石屋猜想】
邱彪应
蜡烛山中点蜡台,石林石屋后人猜。
天公眷顾先贤意,惩戒顽徒面壁来。
2016.12.05
访云谷山石屋
谢雄华
昨日西山登绝顶,今朝云谷拜朱熹.
弘贤同道传文化,一路欢歌尽是诗.
2016年12月1日
谢雄华
昨日西山登绝顶,今朝云谷拜朱熹.
弘贤同道传文化,一路欢歌尽是诗.
2016年12月1日
云谷新贤
谢雄华
十八弘贤壑谷游,秉承理学竞风流.
当年朱子开书院,怎料今朝志得酬.
2016年12月3日
谢雄华
十八弘贤壑谷游,秉承理学竞风流.
当年朱子开书院,怎料今朝志得酬.
2016年12月3日
石屋猜图
谢雄华
屋墙壁画引瞎猜,各种腾图扑面来.
书院弘贤真了得,宏观答案赛天雷.
谢雄华
屋墙壁画引瞎猜,各种腾图扑面来.
书院弘贤真了得,宏观答案赛天雷.
秋风入林叶掩径,溪水渐浅鸟藏身。
朽居深山无人问,不甘寂寞又一春。
捣练子.(新咏)寻石屋
舒望眼,
探苍穹,
欲找先人造化功。
登绝顶
然寻石屋,
高山再上亦从容。
2016.12.1日习作
站在石屋前,高举着弘贤学院的牌牌,配合背后具有特色的石屋,人都显得文化了许多,将这绝美的画面,
收藏在永恒的记忆里是多么美好。
来到大明堂遗址,朱子构筑的学堂早已隐没在岁月的风霜里,蒿草丛中只见一石旧,几块断砖和墙基的痕迹,学堂虽然早已不复存在,那又有什么关系?朱子的文化,已经感染到我们,站在昔日的大明堂遗址上,遥想八百年前先贤曾在这里讲学,这荒废的遗址也变得亲切起来,我们仿佛听到山野中有朗朗书声。朱熹虽然故去八百多年,但是他还活在他的理学著作里,活在他创作的《云谷山二十六咏》的诗作里,活在我们这些弘贤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