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他海峡

标签:
地理军事历史政治 |
分类: 历史与地理 |
http://baike.baidu.com/view/55711.htm
巽他海峡(Sunda Strait)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印度尼西亚语作Selat
Sunda。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东经105度40分,南纬6度零分),宽26~110公里(16~70英里),沟通太平洋的爪哇海与印度洋。海峡中有几个火山岛,最著名的是喀拉喀托岛(Krakatoa)。1942年3月日军和美军在此发生遭遇战。
巽他海峡(Sund Strait) 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沟通爪哇海与印度洋的航道,也是北太平洋国家通往东非、西非或绕道好望角到欧洲航线上的航道之一。中国明代郑和曾率领远洋船队穿过此水道。海峡长约150千米,宽22~110千米,水深50~80米,最大水深1080米。海峡地区处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多火山活动。海峡内的喀拉喀托火山在平静了200年后的1888年8月27日再次大爆发,其声音传到3000千米以外的马尼拉,喷出的碎屑物质升到25千米以上的高空,烟云升至70~80千米以上,火山灰弥漫到相距160千米的雅加达,如同浓雾降临,火山微尘滞留空中数月不散。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海啸在近海浪高达35米,波及印度洋,甚至西欧。火山的剧烈活动不仅使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物降落到海峡和周围地区,而且改变了海底地形,水深变浅,崎岖不平,阻碍了20万吨以上巨型轮船的顺利通行。巽他海峡的海水既淡且暖,盐度31,水温达21℃以上。
由于巽他海峡水深,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因而非常适于潜艇的水下航行,但由于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3.3公里,战时也极易遭到封锁。美国海军对巽他海峡的使用日益增多,它已经成为美海军第7舰队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上航道之一,也是北太平洋国家通往东非、西非或者绕道好望角到欧洲航线上的航道之一。
巽他海峡呈东北—西南向,最窄处24公里,海峡东部水深很浅,最浅处仅深20公尺,加上沙州、大浪和人造的障碍物如爪哇岛近岸的石油钻塔,都使船只难以航行。虽然如此,巽他海峡在数个世纪以来都是重要的航道,尤其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把它用作通往印尼香料群岛(英语:Spice
Islands)的通道。浅而窄的海峡,加上海图不足,使大型的船只难以通行,这些船只因而改行马六甲海峡。
今天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90%的世界贸易运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尽管陆地运输和空运也将快速增长,但是,据预测,到2010年国际海运集装箱的吨数还将翻一番。美海军之所以坚持要控制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朝鲜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巴拿马运河、佛罗里达海峡、阿拉斯加湾、非洲以南和北美航道等16个海峡是因为这些海峡,分别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洲际海峡、沟通大洋的海峡、唯一通道的海峡和主要航线上的海峡,它们均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可扼控舰船航行和缩短海上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巽他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水道。巽他海峡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是沟通爪哇海与印度洋的通道,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经爪哇海至东非和绕道好望角去西非、欧洲的海上要冲,是美海军第7舰队舰只从西太平洋赴印度洋或从印度洋返西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前一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后一篇: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