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O指标浅析

(2011-10-27 14:05: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沃福斯辑

1.       创始人:比尔.威廉姆,《股票混沌操作法》;

2.       参数:将MACD指标的三个通用参数(12,26,9)改成(5,34,5);

3.       用途:一致性获利法;背离。

4.       改进:徐小明,在一致性获利法的用途中增设周期因子60。指标参数修改方法:

假设第一波起点至第三波终点的K线数为X,则参数作如下修改:

       (5,34,5)->(5*X/60,34*X/60,5*X/60)

5.       用法:一致性获得法:当DIFF值穿越零轴时,就可判定四浪已经结束(至少已经反弹到位)。

6.       参数的来源及周期因子的推导(这是我自己的思考过程):

       先对各个级别的波浪所包含的K线数做个列表:

AO指标最初是我的分析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我已经渐渐淡化了对它的使用。并不是AO指标已经无效,而是我经过对它的深刻思考与计算后,除极少的复杂行情外,已经能够直接通过K线来判断行情了。现将我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虽然简单,却花了我几个月的时间去思索与验证。


http://s9/middle/92357cecgb04233f5be28&690

(1) 参数(5,34,5)选取的来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级浪中,一个循环包含有34根K线,在大级浪中1-2浪共34根K线,3-4浪共34根K线。也就是说一涨一跌之间,34根K线完成一个循环从而达到平衡。我们可以认为在1浪的推动之后,主力休息一下,股价惯性回落至2点达到平衡,主力又施加一个推动力推动3浪上涨,然后休息,股价自由回落至4点达到平衡。只有选择这样的运动方式才最省力。一般来说2浪还是非平衡状态,4浪更容易达到平衡。关于这个平衡问题我也经过了大量标准形态的推导与演算。表达能力有限,关于这个问题可能要花好几张纸才能说明白,知道了我的思考过程就可以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演算验证。
(2) 周期因子60的来源:标准形态1至3浪K线数为55,如果3浪发生了延伸,则K线数为68。为解决参数的唯一性,在55与68之间取个折中便为61.5。为便于计算取60,且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因子60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能耐心看到此处的人应该能够明白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别人的东西再精妙,只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应用。经过前面的思考,我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个指标了,因为只看K线我就已经能够知道4浪有没有结束,且能比指标提前一步。
(4)       关于背离,细心的人应该知道,也是时灵时不灵的,知道原因吗?那也是跟周期因子有关的。方向有了,方法也有了,留给有心人自己去思考吧。
(5)       使用指标不要过于古板,比如2005年至2007年的上涨,你是无法用AO指标找到第四浪的。知道原因么?只要你理解了平衡,你会很容易地实现对其波浪的划分。

本文来自: 鼎砥投资网 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dingdi.com/forum-viewthread-tid-103227-page-1-authorid-4577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