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和妮儿的成长心路 |
孩子越来越大,主见和主意越来越多,脾气也越来越大,有时我难免感叹,那个听话的小女孩去哪儿了?不过回过头来,当我回忆起她那些发脾气的时候时,我却为此感到欣慰,因为我发现大部分时间中,她是有主见的,问题恰恰在于我没有理解她。
有很多文章教给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但是我发现它们大多数时候都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当前的表现。如果追根溯源去考虑,就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育儿方法根本不可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一千个孩子会有一千种情况,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去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比如说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这种方法,仔细想来,“勇于试错”看起来观念不错,我却不认为它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在我看来,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用细心和耐心去应对,没有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都希望万事达到一种完美状态,所以去学习先进育儿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找学习榜样,找标杆。然而我感到,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经历过初级阶段,便无法到达高级阶段。当一个理念很先进或者看起来很完美很高明的时候,它真的合适吗?我们自己是不是都没真正在自己身上用过?那我们凭什么要孩子去用呢?不妨去思考一下吧。或许我们应该想想达到那些完美状态所需要经历的过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自己在践行着这些想法,也在我以往的一些博客中记录过这些想法,虽然还谈不上什么明显的成效,但我相信这个过程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我不会因为孩子看起来的“不好表现”去焦虑什么,因为这恰恰是我可以进步的地方。相反,如果孩子在应该不完美的年龄看上去还算完美,那才是一件需要提高警惕的事情啊。
20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