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和妮儿的成长心路 |
妮儿现在3岁半,“脾气”不小。如果我们做的哪一点不好,她就会很大声音地“训斥”我们。这个和家庭氛围无关,因为我们从没有这样对待过她。她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如果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会急躁。我观察了一下,妮儿在幼儿园很乖,在家里就会时不时发她的“大脾气”。我不懂心理学,也并不能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起初,我会用大人的姿态去应对她的“大脾气”,但是几次下来发现并不好使。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每次妮儿“发脾气”时,我并不做什么回应,如果她有些过分,我便说出一些正确的做法给自己听,然后假装去做我认为对的事情。这样的做法不能说屡试不爽,但好几次,妮儿自己跑过来找我了,和我说了她刚才做的不对,请我原谅她等等。我心知肚明她是明是非,懂道理的,只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要不,怎么是孩子呢?
今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我又重温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孩子》,尤其是诗的第一段,在我在经过了三年多的学习、实践,以及孩子对我的“培训”后,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简单朴实的文字里,蕴藏着丰富的道理,小到陪孩子玩一个游戏,大到孩子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在孩子生命中的角色,只是一个曾经陪她走过的人而已。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刻的命题,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表现过于担心,有时,我们极力要求孩子达成我们想要的目的,现在想来,真是自私啊!
小小的妮儿,无论你是否一直“大脾气”下去,我都是那个承受你大脾气的伙伴。我将把你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对待,毕竟,未来的生活需要你自己去走。
妈妈
于2017.11.14夜
(原文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