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和妮儿的成长心路 |
今早早读时看到一篇文章,大约是讲一个孩子因为在跑步比赛中只比第一名差了不到两秒而没有拿到第一名后伤心流泪,此时妈妈的安慰不但没有缓解孩子的焦虑和伤心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暴躁和愤怒。妈妈安慰的话大致是这样的:孩子没问题,你这小的年纪就能跑到18秒,妈妈直到初中才能达到这个速度,你已经很了不起了。
乍一看来,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换作是我我也会这么说。但为什么孩子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安慰而情绪转好呢?
从例子中看,孩子真实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得到第一名,她的伤心是因为不服气,不甘心。而妈妈此时的安慰更适合孩子因为做不好而感到无助时。
所以,这则故事启发了我对“同理心”的重新理解。安慰不只是安慰,更要真正看出孩子的内心。
2017.4.26
(原文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
后一篇:初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