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西象州县惊现中国佛祖六祖慧能隐修岩洞

(2015-09-05 13:01:01)
标签:

365

六祖

象州县

六祖慧能

宋元丰

                                                 广西象州县惊现中国佛祖六祖慧能隐修岩洞

                                                                图文 廖江涌提供 

                   http://s9/mw690/002FVse6ty6VbULmifu88&690

http://s10/mw690/002FVse6ty6VbUOB8VP59&690

http://s12/mw690/002FVse6ty6VbUQVDp96b&690

       广西象州县惊现石刻“六祖岩”,为曲江谭掞文初书,宋元丰甲子岁所刻。该洞为六祖慧能大师隐修的岩洞,洞中有铭文“重塑六祖圣像碑记”为明代正德年信士赵宗明所记。铭文文字如下:重塑六祖圣像碑记 象郡西山有岩,曰六祖岩。中有塑像昔人所塑也。郡云昔六祖南庇藏于此,信祀之也。宋元丰时郡首张公唐辅勒诗于石。明我祖秉佛之旌施传之心印。详且尽也不复须矣。正德癸酉春。赵丁武陆象之好藩毕同游于此岩,观祖像倾废遂募众自共而祚之。復步张公之歆而擕诸碑用记岁月而出之永久矣。诗曰:灯传六世胤黄梅,五叶舒卷有自来。释部藩篱蒙祖辟,空门锁錀赖师开。山头慈南濡萌蘖,岩底穹碑翳藓苔。景仰遗形闲遣兴,尘襟尽洗净无埃。信官吏书许纪。赵亨高凤信士陈永黄纲许纲秦聪黄极李文兴……大明正德癸酉春正月吉日赵宗明记。文中虽有残缺字,也许比对的字个别或有误。但其大意基本清楚,即为:象郡六祖岩中有像,为旧人所塑,宋元丰年间张唐辅曾为其赋诗,大明正德癸酉春正月赵宗明等人游六祖岩,见六祖像倾废,遂募众而重塑,并赋诗于其上。

http://s7/mw690/002FVse6ty6VbVj882We6&690

惠能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碑铭诏敕:

​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鼓柑海师,不知菩提之行;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则知法本不生,因心起见,见无可取,法则常如。世之至人,有证於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呜呼!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皆在正受;谈笑语言,曾无戏论。故能五天,百越。修蛇雄虺,毒蜇之气销;跳殳弯弓,猜悍之风变。畋渔悉罢,蛊知非。多绝膻腥,效桑门之食;悉弃罟网,袭稻田之衣。永惟浮图之法,实助皇王之化。”

柳宗元《曹溪第六祖赐諡大鉴禅师碑》:“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

刘禹锡《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至人之生,无有种类。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杰异。 父乾母坤,独肖元气。一言顿悟,不践初地。五师相承,授以宝器。 宴坐,世号南宗。学徒爰来,如水之东。饮以妙药,瘥其瘖聋。 诏不能致,许为法雄。去佛日远,群言积亿。着空执有,各走其域。 我立真筌,揭起南国。无修而修,无得而得。能使学者,还其天识。 如黑而迷,仰见斗极。得之自然,竟不可传。口传手付,则碍于有。 留衣空堂,得者天授。”

唐高宗敕:“朕虔诚慕道,渴仰禅门……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记,传达磨衣钵,以为法信。顿悟上乘,明见佛性……”

法性寺住持法才《光孝寺瘗发塔记》:“……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巍然不磨……”

禅典评述: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能禅师过岭至韶州居曹溪,来住四十年,依金刚经,重开如来知见。四方道俗,云奔雨至,犹如月轮,处于虚空,顿照一切色像,亦如秋十五夜月,一切众生,莫不瞻睹。”

《传法正宗记》:“初大鉴示为负薪之役,混一凡辈。自谓不识文字,及其以道稍显。虽三藏教文,俗间书传,引于言论,一一若素练习,发演圣道,解释经义。其无碍大辩,灏若江海。人不能得其涯涘。”

《传法正宗记》:“孰谓其不识世俗文字乎?识者曰此非不识文字也,示不识耳。正以其道非世俗文字语言之所及,盖有所表也。然正法东传,自大鉴益广。承之者皆卓荦大士,散布四海。其道德利人人至于今赖之。详此岂真樵者而初学道乎。是乃圣人降迹,示出于微者也。其等觉乎妙觉耶。不可得而必知。”

《传法正宗记》:“圣人之法一也。安用南北而分其宗乎?曰:然。一国所归有岐路焉,不分何正;一姓所出有嫡庶焉,不分孰亲。传者(宋高僧传也)以方三力士共射一坚洛叉。一曰摩健那,虽中而不破;二曰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三曰那罗延箭,度而复穿他物。非坚洛叉有强弱,盖射势之不同耳。南能可谓那罗延,躬而获赏,其喻近之矣。”

(编辑:象州松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