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西象州最有名气的衣冠墓

(2011-10-09 13:12:00)
标签:

象州松涛

象州

薛仁贵

衣冠墓

象州最有名气的衣冠墓

    象州县最有名的衣冠墓是薜仁贵衣冠墓。象州县城南面的回面山上,绿树丛中有一座古墓,墓碑约一人高,碑中刻着:“唐大将军薛仁贵衣冠之墓”。象江从陡峭的山崖下流过。墓地山环水绕,风光秀丽。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生于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贞观末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薛仁贵应招从军。大军来到安地城,高丽派遣高延寿等带领25万兵马来战。薛仁贵身穿白袍,腰系弓箭,手持矛枪率先冲杀,所向无敌。大军随后乘机追杀,敌军溃败。唐太宗亲临督战,远望见薛仁贵英勇善战,战后召见他,提升为游击将军。

    显庆三年(658年),天山九姓突厥起兵反唐,薛仁贵率军平叛,“三箭定天山”,九姓突厥从此势衰,不再成为边患。乾封初年(666年),高丽大将泉男生率众归附唐朝,大将龙同善率军前往迎接。他的弟泉男建反对,并率国人袭击主唐军。薛仁贵率兵救援,击败敌军,攻下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闻风归顺。高丽降伏后,太宗诏令薛仁贵率二万官宾留守平壤城,授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

    薛仁贵战功显赫,威震四海,又是皇帝的忠臣,不驻守边关要塞,为何来到南蛮之地、荒凉而又偏僻的象州呢?

    据《旧唐书》记载:咸享元年(670年),吐蕃入侵,皇帝诏令薛仁贵为逻娑道大总管,率领大将郭侍封等迎击敌。大军来到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将去乌海,仁贵对侍封说:“乌海险远,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敌即归……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并留栅内。”仁贵率军先行到河口,遇敌击溃,返回乌海城,以待后援。侍封不听从仁贵的命令,领辎重续进,行至乌海,吐蕃集中20余万人来战,侍封败走趋山,军粮及马料等物资全部被敌人掠夺。薛仁贵率军退至大非川,吐蕃又集合40余万人马来战,唐军大败。为保存全军将士的性命,仁贵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谈判投降。回来后,皇帝念仁贵有大功,且有威望,他免死被除名,降为普通平民。

    后来高丽聚众复叛,皇帝“诏起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上元中(675年),坐事徒象州。”在象州期间,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上元三年十月,高宗改年号为仪凤元年,大赦天下,仁贵遇赦回故乡,百姓再三挽留不住。临行前,薛仁贵把平日穿戴的白袍和盔帽留给百姓作纪念。

    开耀元年(681年),皇帝思念薛仁贵的战功,又召见他,起授他为瓜州长史,拜右领军卫将军,校检代州都督。仁贵率军在云州大败突厥元珍等部队。突厥听说薛仁贵复起为将,都惊慌逃散。公元683年21月,薛仁贵不幸病逝,享年七十岁,谥赠左骁卫将军。

    薛仁贵病逝的消息传到象州,州人在象州城内北街建一座庙宇,内藏仁贵留下的白袍盔帽,称“白袍庙”。《柳州府志》记载说:“薛将军庙在城北门内,祀唐流寓薛仁贵建造”。后来象州薛家人在回面山上建一墓,将他的白袍和盔帽放在墓棺中,立碑纪念。(文陆干斌  编辑 虚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