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2025-09-10 19:25:1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孝父母

敬先生

道德修养

分类: 教育史料
         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
       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我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孝经•三才》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为。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就把孝字排在首位。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敬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端庄的态度。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为对师长的尊重、礼貌和感恩,是个人品德和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在家孝顺父母、入校尊敬先生,历代倡导和称颂。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父母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导之情。父母不仅给予生命,还提供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老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之情是成才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天地君亲师” 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主流取向,已经深深刻印华夏儿女的骨子里。 对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民众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天地君亲师体现出历代民众的终极关怀所在,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和合理的依据,早已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第一册第二十八课“孝敬”一文,以第一人称提出“我们”“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的质朴道德标准要求。课文语言非常精炼,而且印制时以大字印刷,如同标语和口号时常提醒每一位少年要时时牢记并践行。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以动物喻人,强调子女应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道德观念。“先生教我,我敬先生”这是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敬师”一文,以第一人称“我”记述并表出决心。课文以一个页面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先生在讲台上诲人不倦,学堂小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学而不厌的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场面。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同样是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十课和第四十一课记述“入课堂,先生坐;先生至,起身礼;先生言,必敬听;先生问,必敬对”的学堂日常尊敬师长的品德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因此,必须敬之爱之。上世纪初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一册第二课,课文仍然以第一人称“我”发自内心的感悟,即“先生教我做好人,先生教我读书,我爱先生。”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爱先生、孝父母就要做个好孩子。上世纪初出版的初等小学国语课本第二册第一课,课文题目的“好孩子”。课文讲述,好孩子,起身早。上学不迟到,上课不吵闹,功课做得好。课文左上和下半部分配以插图,勾画出一名小学生在太阳出升就穿衣起床,洗涮吃饭,早早上小学,坚持不迟到。课文下半部分勾画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吵闹,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课后作业不但做得好,而且按时完成,考试自然能取得好成绩。在家孝父母入校敬先生-----古代蒙童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光辉灿烂,历久弥新。历史文明发展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群体。教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导师,他们作出的贡献是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早已成为了一种永远值得传承和发扬的美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