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2025-08-10 18:21:0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冰雹

自然现象

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自然现象·危害犹重----
    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冰雹,也叫“雹”,民众俗称雹子,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现象,常常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季节。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其形状大小不一,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气象预报以及应对灾害天气措施较为完备。古人又是如何认知?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1913年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三十六课,题目“雹”  中关于冰雹形成和危害介绍,解读那时民众对自然天气现象的理解和教育。课文内容为:“天气炎热,黑云四布,猝有冰块,自天空下降。小者如豆,大者如卵,是名为雹。雹之成也,本于旋风,空中水气,即以骤冷而凝。又为旋风所卷,结成冰块,错杂下降,毁屋伤人,尤害农业。夏日气候,变动最剧,故雹亦多也。”该篇课文以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石印而成。课文以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方式记述,内容较为浅显易懂。文章句段采用当时流行的小圆圈断句。该篇课文非常简练介绍了冰雹发生的时节,即天气炎热季节,夏季以及春夏之交时节。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常识课本第三册第三十一课课文题目是“夏天”,课文记述夏天天气很热,时常下雨,草和树木庄稼长得非常旺盛。该册课本第二十一课详细记述由于气候炎热水汽上升,如果遇到冷空气,空中水气,即以骤冷而凝成小者如豆,大者如卵的冰块,自天空下降。冰雹的形成是本于旋风,又为旋风所卷,结成冰块,错杂下降。冰雹的危害是毁屋伤人,尤害农业。课文的记述基本把冰雹的特点、特性、形成、危害记述清楚明白,小学生可以理解和认知。最起码知道冰雹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而不是民间所说的天怒等曲解。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清末出版初等小学自然课本第三十五课,课文记述夏季酷热多雨,天空瞬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狂风四起。此时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与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或冰晶,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月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 。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坏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较早的国家之一。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准确度有待提高。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预测冰雹的经验,如感冷热、辨风向、观云态、听雷声、识闪电、看物象等等经验。由于我国雹灾严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视和支持。许多地方建立了长期试验点,并进行了严谨的试验,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自然现象·危害犹重----老课本教育小学生认知冰雹

       随着先进设备在气象业务中大量使用,对于自然现象科学研究大大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各级气象部门将现代化的气象科学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预报经验相结合,综合预报冰雹的发生、发展、强度、范围及危害,使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通过对冰雹预警信息的传播,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了灾害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