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蛙食害虫岁稔年丰----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2025-07-08 21:00:23)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青蛙

勿食田鸡

有益庄稼

分类: 南阳民俗
        蛙食害虫•岁稔年丰----
    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小青蛙、叫呱呱,吃害虫、保庄稼”这首儿歌耳熟能详。青蛙是民众经常接触的有益动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在词中描绘出农人闻着阵阵稻香,倾听着蛙声一片,充满丰收在望的喜悦。在民间人们认为蛙是“农耕丰收”的象征。在传统文化中,青蛙被视为多子多福和繁荣的象征。蛙食害虫岁稔年丰----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蛙的模样甚是可爱,小巧玲珑的身躯却蕴含着无尽的活力。它们的皮肤光滑而湿润,多为青绿色或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用最清新的色彩精心绘制而成,与周围的稻田环境相得益彰,恰似一片片会跳动的绿叶。这丰收在望的季节里,青蛙们成为了稻田的守护者,青蛙更是民众喜爱的吉祥动物。蛙,俗称“田鸡”,有些地方民众喜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为此,历代皆有仁人志士反对。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代文论选编明代虞淳熙撰写的“劝勿食田鸡说”一文,劝诫民众口下留情,拒绝食用。蛙食害虫岁稔年丰----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该文章首先记述青蛙,杭州人称谓田鸡、衢州人起名叫白蛤。惟紹兴惰民钓而食之,北人笑焉,如广人之食蛇也。杭之捕蛙,不以釣而藏燈瓦屋,提入田泽,蛙趁若飞蛾,然日可得數万头。先折其股,納于竹笼,卖时截项。。。。。。然后记述周礼有蛙醢而又設官,以禁其鸣,蛙服其禁。灵于螺蚌,至做字像蝌蚪,而审音比鼓吹。将人文之祖,大乐之师乎。。。。。 古人认为蛙有灵性。《淮南子·精神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意思是太阳中有三足乌(金乌),而月亮中有蟾蜍。蟾蜍在古人眼中是月中神灵的象征,这表明远古时期不仅有太阳神话,还有月亮神话。我国有一种古老文字称谓“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指是先秦时期的古文,蕴含重要远古信息。因此,作者警醒世人不要食用。蛙食害虫岁稔年丰----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清末出版新理科第一册第十四课,课文题目是“蛙”。课文内容为:“蛙口形阔大。舌端向内出舌捕蟲甚速。眼略突,耳无外廓,鸣声甚大,全体被柔滑之皮,前肢具四趾,后肢具五趾,后肢强大,善跳跃。趾间有蹼,便于游水。蛙有春季发生,初从卵出,其形如鱼。。。”课文采用文言文记述,语言精炼,易于理解。课文讲述蛙的形态特征是口形阔大,舌端向内出舌捕害虫非常神速,双眼突出,无尾,后足强壮有蹼,适应于游泳和跳跃;皮肤光滑,潮湿。许多种类蛙主要为水生,但有些种类陆栖,栖於洞穴内或树上。许多种类的外形与典型的种类不同。蛙的发育在淡水中繁殖。课文以插图形式勾画出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食害虫岁稔年丰----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一般而言,田鸡即青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然而,食用田鸡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部分青蛙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病原体。吃田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南方地区食用田鸡(青蛙)的传统至少在宋代已有明确记载。 李时珍 在 《本草纲目》 中提到“南人食之,呼为‘田鸡’”,表明南方地区早有食用青蛙的习俗。 ‌南宋时期,杭州因民间捕食青蛙成风, 宋高宗 曾下令禁止捕蛙。但百姓为满足口腹之欲,将冬瓜掏空后放入青蛙制成“送冬瓜”出售。官员 黄公度 曾因想吃青蛙而点了一份名为“坐鱼”的菜肴,最终得知实为青蛙后大加赞赏,这一故事被记录在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 中。 清代 广东 的“富贵菜”将田鸡腿 去骨塞料成为富贵人家的象征性菜肴。现代田鸡多指人工养殖的蛙类品种,如 牛蛙 等,已成为常见食材。蛙食害虫岁稔年丰----劝世人保护青蛙永不食田鸡

        田鸡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和含有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能吃掉70多只虫子,一个月下来竟能达到惊人的2000只。这样的捕虫能力,无疑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贡献。因此,课文旨在教育少年更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有益的动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