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2025-07-04 19:44:45)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大禹治水

疏通河道

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不恃堤防•专重疏导----
  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被誉为华夏史上最为壮观的治水壮举。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把以堵洪水为主改为以疏通洪水为主,历经十三载春秋,三过家门而不入,足迹踏遍了九州大地,取得治水胜利。呈现出一幅全新的水系蓝图,而肆虐的洪水终得驯化,循规蹈矩地汇入大海。自此,华夏神州民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幸福快乐,书写下不朽的壮丽篇章。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夏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历代教科书皆将其治水的伟大事迹选编其中,教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历史等教科书中有关大禹治水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智慧和为民情怀。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第五册第十五課,课文题目是“禹”课文内容为:“古时洪水为患,民无安居之所,帝舜忧之,命禹治水。禹乃苦心壹志,导水人江河順流至於海。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未遑一入。水患始平,舜以禹有大功襌以帝位。禹乃继舜为天子,国号曰夏。”课文以文言文记述,语言简洁精炼,较易理解。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文讲述尧帝治世之时,华夏疆域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洪灾,尧帝毅然决然地将治理洪水的重任托付给了鲧,鲧抉择沿袭古法以筑堤防洪之策应对。然而,堤防愈筑愈坚,洪水之势却愈发汹涌。九载光阴匆匆而逝,水患不仅未得遏制,反倒愈演愈烈。大禹是鲧的儿子,他未盲目沿袭筑堤旧辙,而是变堵为疏,引导水流,让其自然流淌,以此根治水患。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未遑一入。舜把帝位禅让给禹,国号为夏,后人称为夏禹。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清末出版高等小学历史课本第一册第七课,课文题目是“夏禹”。课文内容为:“禹,姒姓,鲧之子也。其治水也,鉴鲧之失,不恃堤防,专重疏导。南方之水,引之入江;北方之水,引之入河。顺江河之流,东行入海。十三年于外,而后民得安居。后受舜禅让,国号曰夏,都于安邑。晚年思于君位禅益,未果。禹没,民念其功,推禹之子启即位。启亲政,飨诸侯于钧台,四方悦服。”课文讲述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安邑为都城,国号为夏。禹的儿子夏启王于夏启元年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建立。夏邑就是今天的禹州市,钧台也称夏台。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不恃堤防专重疏导----老课本记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我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