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2025-05-13 20:20:1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国际家庭日

和睦和谐

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家庭和睦•幸福进步----
     “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庭不但是温馨和爱的港湾,更是人生心灵的归宿。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家庭和睦,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在充满爱的家庭,孩子能学会善良、宽容与感恩,未来也充满希望。家人相互关爱支持,其乐融融,携手共进,家庭凝聚力无比强大。因此,联合国自1994年起,将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家庭的课文内容,感受积极营造和睦、幸福、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树立的重要意义。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二年级上册国文第一课,课文题目是“父母”。课文内容极其简练,语言易于理解。课文记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即“事父母,教子女”。课文下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写实技法勾画出一个家庭中,父母正在指导两个孩子读书学习,并讲解做人的道理。父母教育子女,使之成为有用之才,以能传承祖业,源远流长。而子女要在精神生活上敬重父母,在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善事父母,教化子女就是传统孝道的表现,是一种美德和善行。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公民课本第一册第九课,课文以看图说话形式,直接以第一人称“我”记述,爸爸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课文插图勾画出当爸爸下班回家时,孩子们飞快去迎接;当孩子到了上学时,要和妈妈施礼告别。多么温馨的家庭,多么懂事的孩子。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修身课本第四册第一课,课文题目是“父恩”。课文内容记述父亲要出远门经商或公干,母亲领着孩子送行,在大门口依依惜别时,总有说不尽的嘱托,言不尽的叮咛。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课文以一个页面配插图,画图仍然采用写实技法,勾画出母子送别丈夫出远门时感恩之情。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同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心修身课本第三册第九课,课文题目是“爱亲”。课文内容仍然记述父亲要去外地经商工作,母亲领着儿子送行,在大门口嘱托父亲在外要平安,祝福工作顺利,祈望早回家合家团聚。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课文以一个页面配插图,画图仍然采用写实技法,勾画出母子送别丈夫出远门时言之不尽的留恋之情。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十课,课文描绘出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天夜晚,有一家人团聚在温暖舒适的屋内,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那场面温馨雅致,其家人和睦欢乐。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课文采用写实技法画图,勾画出冬天的夜晚,这家人屋里炉火通红,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父亲写信,母亲记账,子女温习功课。家庭和睦增喜气,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新国文第一册第二课,以看图说话形式描绘出过新年时,一家老小穿新衣,戴新帽,在做游戏的画面。这种欢乐祥和的场面,快乐无比的心情是人生最美好时光。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构建和谐家庭文化意义非凡。家风淳厚、尊老爱幼、成员和睦,生活才能家庭美满幸福。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国际家庭日”话家风

        为了更好提高各国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国际组织决定设立国际家庭日。让我们共同守护家庭安宁,巩固家文化和社会关系,为家庭的美好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