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使者•和平象征----
鸽子是民众喜爱使者
“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表达了作者感谢那些在白云之上自由飞翔的白鸽,一群一群的翩翩起舞,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鸽子作为一种常见的鸟类。在诗人和文学家的笔下以不同的角度和风格描绘出鸽子的形象与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鸽子的喜爱、同情、赞美等情感。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了解鸽子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有着的悠久的养鸽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已经有了目色不同的鸽子。秦汉时期,宫廷和民间都醉心于各种鸽子的饲养与管理。隋唐时期,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因此,鸽子是民众喜爱的信使。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新学制初等小学国语教科书中关于鸽子介绍,感受鸽子还是和平友谊和圣洁爱情的象征。
该教科书第二册、第四十课,课文题目是“鸽姑姑”。课文内容为:“鸽姑姑,在窠里,老和小,不分离。鸽姑姑,都飛起,低又高,高又低。鴿姑姑,謝謝你,我有信,請你寄。”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记述,语言浅显易懂,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中的“我”把鸽子称作“姑姑”。
课文左边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我”的院子里树上有个鸽子窠,鸽子有大有小,有老有少,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鸽子在院子里或高飞,或低低盘旋,或在地上吃作者发放的食物,欢乐喜祥。画图中的“我”正手捧一只鸽子对她说:“鸽姑姑,谢谢你,我有信,请你寄。”鸽子是信义与家庭和睦的象征。由此可知,课文所描绘的是信鸽。
我国信鸽品种优良,大多外观优美,飞行速度快,抗逆力强,归巢欲强,中距和远距竞翔成绩好。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各地都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鸽种和系列,如吴淞系、玉门系等。我国信鸽在隋唐时期,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在海上的中外劳动人民已用鸽子传递信书,以向家人报平安。唐宋时期,养鸽之风极为盛行,在当时杭州一带,民众以养鸽为乐,在鸽腿上系上风铃,数百只群起群飞,望之若锦、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佩。当时不但民间好鸽,皇室也不例外,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岭南家乡,曾养群鸽,并用鸽与家人来传递书信。到南宋时,高宗赵构更是痴迷养鸽,甚至不理朝政.
明朝时,我国的养鸽已具相当水平。清朝,养鸽业更是繁荣发展,已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优良名鸽品种。尤其到了清末民初,无论达官显贵、八旗子弟,还是贩夫走卒、顽童老翁,以豢鸽放飞盛行。养鸽者非常喜爱给鸽佩哨,当看到鸽子在蓝天上下翻飞,鸽哨声犹如流传千年的交响乐,在美妙的太空中传颂。
我国的信鸽比赛运动由来已久,不断迅速崛起,各类大奖赛、俱乐部赛、地区赛、国家赛、公棚赛等风起云涌,激烈角逐令人眼花缭乱。鸽友们精心培养了许多特点鲜明的名鸽。我国的信鸽会员数量为世界之最,必定促进我国的信鸽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