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2025-04-17 19:53:33)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电报

方便快捷

告别使命

分类: 南阳建设文献
         收发迅速•方便快捷----
     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远距离即时传送信息的通讯工具。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收发,该信号采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收发迅速,方便快捷,深受民众喜爱。随着电话、传真、5G技术等通讯方式的普及应用,多年来已很少人使用电报。近日,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宣布,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自此,电报自19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已走过200年历史,即将退出通讯舞台。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电报文献史料,解读电报曾在通信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所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国语第八册、第八課课文题目是“电报”。课文内容为:“邮政便矣,然遇急事猶显其迟缓。于是乎有电报。法於通都大邑,偏設电报局,各局相距之地,隔數丈,則植木杆,置金屬之线於其上,以通電气,是谓电线。其隔洋海之处,则沉电线于水底以通之。电报局中,各置电机,与电线接。机有二,曰发信机,曰受信机。发信者按机动之,他处之受信机,即随之而动。故相隔虽远,而传信之速,则转瞬间耳。”课文以文言文记述,下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有线电报在传输过程中的线杆、电线、发报机、接收机等设施。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在未发明电报以前,我国长途通讯的主要方式包括有:驿站、信鸽、以及烽烟等。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将书信等送到目的地。国家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鸽通讯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另一类的通讯方法是使用烽烟或旗语、肢体动作式信号等肉眼可见的讯号,以接力方法来传讯。这种方法同样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气、地形影响。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欧洲的科学家在18世纪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同时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他的设想是使用26条电线分别代表26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世界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该发明在1837年取得专利。 电报可分为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两种。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在信息的编码和传输方面都使用了类似的电报编码系统。这些编码系统通常使用符号、点和划线等元素表示字母和数字,使得信息能够通过电信号进行传输。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都基于通信原理,即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无线电信号进行传输。它们都依赖于将信息编码为可传输的形式,然后通过适当的信号传输媒介进行传递。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在通信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通信系统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协同使用,以提供更广泛的通信覆盖。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在电信技术的发展中互相影响。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终端设备,如电报机和收发无线电设备,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些设备都设计用于处理和转换电报信号,使其可读或可听。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电报又可分一般电报和加急电报。一般的电报都是次日达,即收报邮局收到电报后,会将电波传送的数字译回文字,抄录在电报纸上,第二天由邮递员送达收报人。加急电报是指需要在24小时内阅办或送达的电报,属于紧急程度次于“特急”的电报类型。在公文中,紧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特提”、“特急”、“加急”和“平急”,其中“加急”电报需要在24小时内阅办,而“平急”电报则要求在48小时内阅办。收发迅速方便快捷----即将退出使命的电报往事

        不论是有线电报还是无线电报技术,都为社会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通信手段,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些技术在当今已被更先进的通信技术所取代,但它们在通信历史上的贡献仍然被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