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进步·农村富裕----前人对“三农”工作的憧憬

(2025-03-16 20:09:0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农业进步

农民富裕

三农发展

分类: 皇粮国税
        农业进步·农村富裕----
     前人对“三农”工作的憧憬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又是世界农业重要发祥地,农业已有长达八九千年的悠久历史。农业是国之根本,三农问题是“国之大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农民是国家的主体力量。因此,我国历代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于三农问题有不同中心工作。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三十年代出版的高等小学常识第五册教科书第三十三课、三十四课,课文题目分别是“怎样可使农业进步”“怎樣改良农村的生活”两篇课文,解读百年前民众对三农工作的研究、规划和向往。农业进步·农村富裕----前人对“三农”工作的憧憬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高等小学常识第五册教科书第三十三课,课文题目是“怎样可使农业进步?”课文开篇已经给出了农业要进步的三个基本条件,即,一是要改良种子和农具等;二是要有研究农业的机构;三是要改良农人方面的生活。这三点对于当时农业进步提高至关重要。课文记述,要使全国的农产加多,品质优良,第一須改良种子;第二须要防止病害;第三须製造肥料;第四須改進农具,利用农业机器机械化耕种。如果按照上述改良,必须有农业试验场、昆虫局等农业科研机构,着手研究改进。课文对于农产品丰富和产品质量提高,又提出四点要求,即使用优质种子、适时防止病虫害、制造使用高效优质化肥和推广机械化设备耕作。要保证这四点还要有农业试验场和防治病虫害的昆虫局科研机构。另外还要设立农业银行等和农民合作机构,使农人生活上的负担减轻,利益增加。这些都是农业进步的要件。农业进步·农村富裕----前人对“三农”工作的憧憬

        课文后面还附有想一想问题。即,哪几种是農業進步的要件?其实课文已经记述非常详尽。即,农业要进步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改良种子和农具等;二是要有研究农业的机构;三是要改良农人方面的生活。这三点对于当时农业进步提高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必须知道和了解的常识。课文附注第二个作业是“研究三个问题”,一是怎樣改良農產物?二是怎樣研究改良方法?三是怎樣改良农人方面的生活?第一、第二个问题,课文已经记述十分详细。即、要设立农业试验场和病虫害研究机构,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各种优质肥料。第三是怎樣改良农人方面的生活?也是第三十四课所要普及的知识。农业进步·农村富裕----前人对“三农”工作的憧憬

         第三十四课,课文题目是“ 怎樣改良農村的生活?”课文两篇就以条目式进行提纲挈领式总结。一是普及教育;二是修築道路;三是众改造农业;四是提倡公众娱乐。课文记述我國人口,農人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农村、农民占得比重达所有人口的八成,因此,对于农村生活當然要特别关注和重视。课文对于改良農村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要多办學校,使农人都能够识字,提高农业知识普及率和掌握农业知识和耕作技术方法;第二要修筑道路,使农村交通便利。道路纵横交错,还要多添新式的交通器具,使农村交通便利;第三要改进农业,使农产增加,经济充足;第四要设公众的娱乐场所,使农民耕作以后,有正当消遣方式,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富足繁荣。又加上农村是广阔天地,空气清洁,风景又好。这种生活改良以后,恐怕城里的人都想住到农村里來了。课文后面附注“想一想”,改良農村生活的要點有几个?课文已经介绍清楚明白。“做一做”是让学生调查当时農村生活的情形。掌握基本现状,以便于科学改良农村生活。
        这两篇课文所描绘的三农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局限性约束下,只是一种美好憧憬。而今,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持续投入,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新型农业不断崛起,传统农业也逐渐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许多村庄实现了道路硬化、通水通电、垃圾处理等基本生活设施的改善。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农民通过参与务工、流转责任田、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了更为可观的收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