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2024-10-24 19:14:3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汉画馆

汉画像石

老照片

分类: 南阳建设文献
         汉画千秋•艺术巅峰-----
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南阳,古称宛,居汉水之北、伏牛山以南而得名,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历史文化厚重。战国时,南阳属楚,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是手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南阳又是汉光武帝刘秀起家之地,因此,南阳又称“南都”“帝乡”。东汉的许多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都生活居住在南阳,去世后葬于此地。在这种经济繁荣和帝乡政治的背景,造就了南阳地区汉画像石瑰丽的艺术宝库。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我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因此,历代皆重视珍爱。1935年10月,南阳建起首座汉画馆并对外开放,其后三次建造新馆舍,规模日益扩大,功能越来越完备。成为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汉画馆老照片,感受南阳南阳汉画馆发展之路。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汉画馆黑白老照片,当时计建工子房11间,廊房20间,展厅展览面积900余平方米,共收藏画像石500余块。陈列方式仍采用壁间镶石的方法,共收藏展出南阳汉画像石500余块。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为汉画馆题写了馆名并开馆迎宾。同时在馆前将宗资墓前的大型石雕天禄、避邪安放,并在馆前竖立了《汉画馆创修记》碑文。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摄的黑白老照片系人物在馆前合影。照片中,一群看似学生的集体合影彰显出活泼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特别是后排左边的年轻人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放开右手摆出“欢迎您到汉画馆”的姿势,质朴中透露出艺术美感。该照片的背景就是重建的汉画馆。七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汉画像石的馆藏量由原先的500余石猛增至1000余石,展馆容量再次趋于饱和。决定在原馆东北侧再次重建一座新馆舍,并于1979年竣工开馆。新馆展厅面积17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展出画像石精品187块,馆藏画像石总量已达1500块。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1986年经批准立项再次重建汉画馆。新馆于1988年7月1日奠基,8月25日正式开工,至1999年底建成,并于1999年12月27日正式开馆。新馆坐落在南阳市卧龙岗南端的龙首处,汉画馆馆藏文物已达两千余件。汉画馆占地面积5356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共包含9个主展厅和3个临时展厅,整体建筑呈“T”字形,展厅总面积2400平方米。共有9个主展厅和3个临时展厅。展厅内陈列着二百余块精品画像石,按画像内容分类展出,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生产劳动画像主要有“耕耘”、“捕鱼”等;建筑类画像主要有双阙、厅堂、楼阁等,它是汉代建筑成就的具体体现;历史故事类主要有鸿门宴、西门豹治邺等。这些画像是对儒家忠孝仁义道德的弘扬;社会生活类画像内容庞杂,有达官显贵投壶宴饮、车骑田猎、斗鸡走狗、往来拜谒等生活场景;天文与神话类有日月同辉、日月合壁、北斗星、彗星、牛郎织女星座、苍龙星座等具有天文学价值的画像。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还有与天文密切相关的许多神话形象和故事,诸如日、月神、雷公、风伯、雨师、河伯以及伏羲、女娲等。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南阳市汉画馆展出的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为一部图画式的汉代史。不仅如此,南阳汉画像石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她的画像布局疏朗、构图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极富弹性和韵律感。她敢于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各种形象生动而传神。她的艺术风格具有粗犷豪放、浪漫洒脱之特点,充分显示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运动和气势之美。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鲁迅先生对于南阳汉画像石的研究深入精辟。1935年12月21日写给王冶秋的信中说:“今日已收到杨君(杨廷宾,南阳人,王冶秋之朋友)寄来之南阳汉画像拓片一包、计六十五张,此后当尚有续寄,款如不足,望告白,当续汇也。”鲁迅在信中说道这些汉画的内容有神话、有变戏法的、有音乐队、更有车马出行……鲁迅想从南阳汉画里找到实证,来丰富他拟写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字体变迁史》,这种注重文物实例的研究眼光是当时一般学者所不能比拟的。汉画千秋艺术巅峰-----老照片记录南阳汉画馆发展历程

        新建的南阳汉画馆气势壮观,仿汉建筑,新颖独特的陈列形式,精美绝伦而又内涵丰富的汉代画像石,三位一体共同构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汉代石刻艺术殿堂,吸引着大批文人雅士,艺术名家、丹青画手研究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