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2024-10-22 19:09:1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王府山

明代假山

老照片

分类: 南阳建设文献
      王府假山•名扬中原----
     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这是南阳民间夸赞王府山高的顺口溜。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其实王府山不是山,而是一座使用太湖石堆砌一座假山。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特别适宜布置公园、庭院等旅游景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王府山高18m,底部直径21m,周长66m,占地面积约346平方米。古时是南阳城之制高点,登山眺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王府山到底在南阳民众心中有多么重要?民众眼里的王府山究竟有多险峻秀拔、玲珑特奇呢?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王府山老照片,解读这座矗立在中原大地的园林艺术佳作。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王府山正面黑白老照片,大约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从照片中可知,当时王府山其整体轮廓保存基本完整。特别是山顶的六角“接天亭”周围采用砖砌墙、园洞窗结构,亭子上面瓦和瓦当保存不够完整,有脱落现象。在全国所有假山中,南阳王府山是最高的,它远观近玩,皆有情趣。我国假山艺术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明清。留存当代的艺术精品多为明中晚期所作,如上海豫园大假山、苏州留园、惠荫园假山等,明代早期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南阳王府山作为早明时期的假山艺术珍品,接续了这段历史,为明代假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完整轮廓。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文献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藩南阳。朱桱还没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是王府花园中的主要建筑。堆砌假山这些石头都是从两千里外的江苏太湖通过船运人抬、牛马车拉,历时数年运到 。整个假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间,崎岖贯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凭栏可鸟瞰全城,也可远眺九架孤山,紫山、塔子山、独山、蒲山等皆历历在目。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明末清初以后,王府山屡遭破坏。康熙年问《重修卧龙岗诸葛庐记》载:“城之西北隅,为前唐藩旧址,有石山尚存,荒烟蔓草中,拆取什一,驾牛车而适其所。”卧龙岗武侯祠宁远楼前的假山梁父岩和抱膝石,即是王府山太湖石。时序民国,许多豪富和雅士都去扒取山上的太湖石,运家中装点自己的宅院。特别是抗战时期,破坏更加严重。1941年春,日数十架飞机轰炸南阳,许多居民跑到王府山,钻进山洞里躲藏。炸弹将东侧山体炸垮塌,一座明代珍品被毁得面目全非。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20世纪50年代初,鉴于山体摇摇欲坠,地方拨款修缮,采用南阳独山石加强固基。独山石虽不如王府山原叠砌之太湖石的姿态峥嵘颖异,色泽较湖石更为灰暗,但两者纠结之尴尬为时光拂拭,却也牵出一番南阳的地方保护意趣。近年来,南阳对文物保护工作极为重视,并加大力度进行违章清理,王府山始显山露水。虽然部分山石散落、局部山体崩塌,但瑕不掩瑜,明早时期之假山影子犹存。王府假山名扬中原----老照片中的南阳王府山

         王府山假山以“险、拙、奇、空、皴、透”六点的独特设计,奇险雄壮,登山步道陡峭,路径布局巧妙,石窟和暗道相互贯通,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王府山是南阳的标志建筑,是民众值得夸耀和记忆的家乡建筑景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