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卫睢阳·擒敌擒王----张巡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战功

(2024-09-01 19:32:4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张巡守城

睢阳之战

老课本

分类: 南阳建设文献
     保卫睢阳·擒敌擒王----
张巡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战功
         张巡(709--757年),唐朝名将,博通群书,晓知军事。开元年间,中进士。其初任太子通事舍人,后调任清河县令,因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更调真原县令。天宝年,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张巡起兵讨贼,在宁陵、雍丘屡破敌军,扼守60多个昼夜,因城墙单薄,率众至睢阳,与太守许远会合共同抗敌。张巡常用奇谋击退敌人,固守数月,在缺粮少食树皮纸张吃完后,便网捕麻雀,掘鼠洞逮老鼠为民充饥,鼓舞士气,以不足万人之众,前后守两座孤城达两年之久,歼叛军十余万,为唐保障江淮安全、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作用。保卫睢阳·擒敌擒王----张巡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战功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初期出版的国民学校第六册第三十八课。课文题目是“张巡”一文,解读张巡在保卫睢阳城战斗中,与众共甘苦,上下协同作战,军纪严,赏罚明,兵识将意,将识士情的优秀品质。该课文原文内容为:“张巡守睢阳,尹子琦攻之。巡督励士卒,敌苦战。敌去而复至者三,遂城不退。城中乏粮,罗雀掘鼠,以果腹。张巡与士卒同甘苦,士卒。。。。。。”课文采用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的传统阅读习惯印制,语言以文言文记述,词语简练,较易理解。课文左上部分配以插图,插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张巡有气节、讲义气、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大将气质。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军为了打通睢阳南下江淮,派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夺取睢阳。睢阳太守许远求助于雍丘(今河南杞县)防御史张巡。张巡自宁陵率兵3000进入睢阳,合兵6800人,在睢阳民众支援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睢阳之战。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历时10个月,前后大小数百战,共计歼敌12万人,使叛军不能南下江淮,保全了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大功。 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保卫睢阳·擒敌擒王----张巡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战功

        文献记载,安禄山的大将尹子奇率13万大军包围睢阳城。睢阳守军英勇异常,叛军久攻不下,尹子奇打算死死围困睢阳城。围困多日,许远召集张巡和将军南霁云等商量破敌之策。张巡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只有干掉尹子奇,让他们群龙无首,才是最好的退兵之计。”可是怎样才能杀死尹子奇呢?神手南霁云说:“只要我们接近敌营,认出尹子奇,我就能干掉他。”张巡沉思片刻,想出了一条计策。一天夜里,睢阳城内响起阵阵战鼓,城外的叛军以为张巡要突击出城,于是通宵达旦的准备还击,可是到了凌晨鼓声停止了,也没见一个人出城。尹子奇知道后,就命令士兵脱下战衣休息。就在他们睡得正香时,张巡和南霁云等十几个将领各带领数十人,突然打开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敌军大营。叛军顿时大乱。此时张巡便叫士兵削尖青藁,射向对方。对方以为张巡的部队没有武器了,并马上向尹子奇报告。尹子奇正在狂喜之际,南霁云已认出尹子奇,于是搭上真正的利器,尹子奇“呀”一声跌下马来。趁着敌军混乱,张巡等人趁机攻敌。尹子奇连忙下令撤退,无心再战。 叛军知睢阳已无外援,围攻更急。十月初九,叛军攻城,将士因伤病无法作战。睢阳城陷后,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宁死不降,张巡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唐肃宗后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鄧国公,并授其子官职。为纪念张巡在“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张巡、许远等人。自唐代以来,睢阳人民多次建庙、祠纪念二人的功绩,现商丘古城内大隅首西街还有纪念他们功绩的“忠烈祠”。
        张巡,《旧唐书》传载为蒲州河东人,《新唐书》传载为邓州南阳人。 据传,山西永济为张巡的祖籍,其父亲逃难到邓州,定居在北张村,张巡就出生在此。邓州市花洲书院有“张巡故里碑”。此碑是明朝万历年间邓州知州赵沛等所立。石碑正面中间刻有“唐忠臣封鄧国公张巡故里”11个大字,是张巡为“邓州南阳人”的有力佐证。 其实,唐肃宗后追赠张巡鄧国公就是最好证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