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待抗属帮助军属----老课本讲述四十年代的优属情

(2024-07-29 20:31:2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双拥

优属

老课本

分类: 红色文献
      优待抗属•帮助军属----
老课本讲述四十年代的优属情
        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是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1943年在延安全面兴起。优待和慰问烈军属,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营造尊崇军人浓厚氛围,激发现退役军人的革命激情是每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上世纪三十年代,边区掀起优属工作。各级中小学教科书中分别选编有优属的课文,旨在激发全社会拥军优属热情和为抗属军属办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教科书中有关优属课文内容,感受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协乐之情。优待抗属帮助军属----老课本讲述四十年代的优属情

        上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区出版的初级小学国语第四册,第三十八课课文题目是“优属”。课文内容为:“抗日军人的家属,村里都认真优待。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抗属,大家代耕地,帮他担水背柴。对贫苦抗属,还互济粮食。过年过节,全村杀猪宰羊,慰劳抗属,请抗属吃饭。”课文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华夏民族全民抗战的序幕。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在边区民众支持下,特别是广大青年报名参军,奔赴前线奋勇抗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经过奋起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取得抗战最伟大胜利,震撼大地。前方战士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并慰劳抗属,做到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抗属,大家代耕地,帮他担水背柴。对贫苦抗属,还互济粮食。过年过节,全村杀猪宰羊,慰劳抗属,请抗属吃饭。这些暖心的举措,激发抗敌军人的战斗力和必胜信心。优待抗属帮助军属----老课本讲述四十年代的优属情

        同样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区出版初级小学国语第四册,第四十四课,课文题目是“拥军优属”。课文内容为:“王大妈,王大妈,儿子参军不在家。我们去抬水,你去把柴扒。王大妈,笑哈哈,说我们都是好娃娃。”课文以儿歌形式,配有插图,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合辙押韵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起来易记难忘,而且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抬水,送柴等事情,来报答军属的大爱之情。课文中的“扒柴”,就是带上耙子和大篓子去山里扒枯黄掉落的干柴。一般是扒那种丛树掉下来的絮絮,因为它的叶子是一条一条的,干了之后做引火的很好用。军属王大妈家里有了饮用水和柴草之后,做饭就不愁啦。课文中的“参军”一词是革命时代,适龄青年民众积极参加革命队伍,保家卫国。革命战争时期,大批青壮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还组织运输队、担架队等随军出征,担负战地勤务工作。青年的参军热情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国家适时发出参军号召,组织村与村之间的参军挑战竞赛活动,给新战士披红戴花,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烈气氛。同时切实做好军、烈属的工作,将好地近地分给他们,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参军的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双肩披红,家属在在鼓乐声中隆重送行。
        民拥军,军爱民,军民鱼水一家亲。革命优良传统代代继承,新时代更要弘扬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为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共建新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