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物换物·等价贸易----古人在交易中发明钱币

(2024-07-07 20:28:4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钱币产生

交易交换

金融货币

分类: 商品贸易文献
        以物换物·等价贸易----
      古人在交易中发明钱币
        货币在生活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市场上的一个等价物,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起到里程碑意义。人类最初的贸易方式就是以物易物。“以物易物”就是用自己已有的物品交换他人已有的物品,在一般等价物正式被使用以前,以物易物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早期,距今六七千年以前就出现物易物这种原始交易模式。以物易物难以衡量物品价值,但能够合理解决“各有所需”问题。在实践生活中,人们便选择用固定媒介来交换。当时人们认为贝壳很精致,具有装饰性,所以发展成为交换商品的通用等价物。以物换物·等价贸易----古人在交易中发明钱币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普及这些金融贸易知识呢?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出版教科书中有关交易和钱币知识,解读当时社会发展民众必须掌握的基础经济知识。以物换物·等价贸易----古人在交易中发明钱币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级小学第六册、第六课课文题目是“交易和钱币”。课文内容共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解“交易的发生”。课文内容为:“古时候,人类因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渐多,不得不把自己多余的去换自己所需要的。这样就发生了交易。”那么钱币的是怎样发生的呢?课文记述“拿了货物去换货物很不方便,于是有人发明了用贝壳等去交换货物,这就是钱币的起源。”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语言以白话文形式记述,言语简练,通俗易懂,课文使用标点符号标注并配以插图。插图以传统写实手法勾画出贝币、刀币、空首布币、五铢钱币等货币形状。课文首先谈及民众在生活中对物品的需求量和需求范围要求不断增多,交换就是生活必须。随着物品交换范围扩大,物品数量加加,以物换物就带来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基本可以衡量物品价值的信用物----贝壳币就产生了。最早的货币贝壳的广泛使用,为人类社会贸易探索出一条捷径。以物换物·等价贸易----古人在交易中发明钱币

        同样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新学制常识课本第五册第十四课仍然记述货币的起源。课文讲述以物换物实在不方便,于是最早先民以兽皮和贝壳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易。再后来,有人把金属做成铲、刀等样子进行等价交换,那就是当时的钱。再后来又铸成圆形的钱,一直流行到现在。用铜制作的就是铜元,银的叫银元。这样交换贸易起来非常方便。课文仍然以图文并茂形式记述,画图中刻画出布币、刀币和空首布币的形状,使小学生一看便知,易于理解和记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繁荣,各朝各代都发行了自己的法定货币。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国家之间货币都不一样。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我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到了北宋,由于宋朝的商业比较发达,许多交易需要的铜钱也很多,为了方便市场交易,官员张咏就发明了“交子”纸币,用来代替铜钱进行流通。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张咏也有“纸币之父”的称号。
      现代社会,不同国家确定自己的法定货币,并在各国内部流通。社会交易走过了实物货币阶段 、金属货币阶段 、代用货币阶段 、信用货币阶段等,当前电子货币阶段正在广泛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