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巡察员•行走靠左边----
百年前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纪偏小,社会阅历浅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生命安全就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所以,对小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历史上各个时期均加强对蒙童少年的安全教育。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老课本等文献中有关安全教育内容,解读各个时期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从而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三课课文题目的“尽职的巡察员”。课文内容为:“新民作巡察员,很是尽职。他看见小朋友不守公约,就去劝阻。他看见小朋友掉下东西,就替他拾起来。”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石印印制。课文语言以白话文记述,言语浅显易懂,课文使用标准标点符号句断。
课文使用两个页面记述内容,课文上半部分以插图形式直观讲述。插图以传统人物画技法,以实写意,刻画出课文中的小学生“新民”作为安全巡察员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在校园做好巡察值日。画图中的新民一会儿站在楼梯旁注视着小学生上下楼梯安全,发现有不遵守靠左边行走的少年,立即进行纠正。一会儿站在游乐场察看,发现玩耍的小学生物品掉落,马上捡拾起来归还主人,发现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及时报告并制止。其一丝不苟的巡察,得到小朋友和老师的认可。因此,课文以尽职的巡察员为题目教育小学生。
新民站在楼梯旁察看小朋友上下楼梯要遵守“靠左边行走”的提示牌。如今民众出行都是靠右边,那时为什么是靠左边行走呢?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各种教科书均记述小朋友在大街上、大路上行走以靠左边的课文,除了靠左边行走是遵守交通规则外,还要时刻注意道路上的来来往往车辆。当时车辆驾驶规则也是靠左边行走。这些老课文皆以插图形式勾画出街头路口车水马龙穿梭时的景象,而且也有红绿灯信号指挥。人们不论是步行、骑自行车、骑摩托车、驾驶汽车、电车等等都以靠左边为标准,并严格遵守信号指示灯,避免各类事故发生。这些课文非常直观给以小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教育。
文献记载,古人走路行车是选择靠左行驶。古代以左为上,靠左边行走也是威严和尊贵的表现。也是为了保护尊敬长辈。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规范。生活中,当人们与长辈同行时,他们会主动让长辈走在前面,并且站在长辈的右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谦让;二是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来自右侧的风雨或者危险。如果他们靠右行驶,那么就会让长辈暴露在外侧,不利于保护长辈。如果他们靠左行驶,那么就可以让长辈走在内侧,更加安全和舒适。同时,也是为了自身安全的需要,在古代,人们出门在外往往会随身携带防身物,遇到危险,大多数人都是习惯用右手用力方便。如果他们靠左行驶,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安全。
从靠左行驶的原因和故事可以看出,这个习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源的,也是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的。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改为靠右行驶了,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传统的美德和智慧,如保护自己、尊重长辈、维持秩序等。
如今,学校安全教育已设立“安全教育日”,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巡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巡查人员在执行巡查任务时,必须保持校门口畅通无阻,全方位排查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