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持自守•自强自立----
梁鸿不因人热成大儒
生活中,总有些人能自我独立,不依赖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按照自己的主见,完成事情。东汉初扶风平陵人梁鸿,幼年丧父,生活窘迫,为人孤高,不愿依赖别人。邻人煮完饭后让其接着烧火做饭,他却不肯借别人的余热,而是灭灶后重新生火烧饭。梁鸿虽家贫而尚气节,后在太学就读,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却不著述,完成学业后,就在上林苑养豕。
梁鸿幼时不因人热的事迹被选入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修身教科书第十六课“自立”一文。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该课文内容,解读梁鸿为人孤傲,虽然清贫却很有志气,不依靠别人的故事。该篇课文原文内容为:“梁鸿少孤,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该
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木刻技法印制。课文语言以文言文形式记述,语句精炼,内容厚重,课文断句以空格形式句逗。课文以一个页面讲述梁鸿不因人热事迹,一个页面以插图形式直观讲述该课文。插画以传统人物画技法,采用以实写意画法,勾刻出灶房中,邻人招呼年幼梁鸿趁灶台有余热而抓紧时间做饭,梁鸿却灭灶火后重新生火烧饭的场景。梁鸿不因人热故事选自《东观汉记•梁鸿传》,讲述梁鸿贫而尚节,不肯利用别人的热釜做饭,不趋炎附势,仰仗别人。
这个梁鸿不是别人,正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举案齐眉故事中的主人翁。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幼年丧父,生活窘迫,为人孤高,不愿依赖别人。邻人煮完饭后让他接着烧,他却不肯借别人的余热,而是灭灶后重新生火烧饭。《东观汉记•梁鸿传》曰:“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举案齐眉”讲述梁鸿和妻子孟光相敬如宾的故事。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孟光长相“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而能“力举石臼”。夫妇婚后第七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孟光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梁鸿虽少孤家贫,却很有主见,很有骨气和硬骨头精神。该篇课文旨在教育蒙童少年做人便会有志气,不依靠和仰仗他人,不沾别人的光。而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这种硬骨头精神,升华到治国理政的层面,就要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发展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