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少年,出将入相----文彦博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

(2023-09-22 19:56:4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文彦博

灌水取球

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天才少年,出将入相----
    文彦博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出生于1006年10月23日,汾州介休人。自小就聪颖过人,其少年《灌水取球》的故事至今流传。仕途顺畅,21岁时进士及第,先后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封潞国公,一生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曾出将入相五十余年。文彦博小时候和几个同伴踢球,球滚入圆洞中拿不出来,文彦博把水灌入洞中,水满而球浮出。这个故事历代流传。天才少年,出将入相----文彦博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初级小学国文第三册,第五课课文题目“文彦博”一文,解读其幼年聪明过人的故事。该课文以文言文形式讲述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课文上部配有插图,画图以传统中国画技法勾列出文彦博和小朋友一起玩球时,球落入树洞里,文彦博正使用盆子往树洞浇水的过程。画图中,一棵古老的大树下,七个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看着文彦博浇水取球的过程,小朋友用渴望的眼神专注树洞,期待小球浮出来。画图中的小朋友个个神气十足,或半蹲、或弯腰、或挺直,目不转睛,等待小球出来的那一瞬间而欢呼雀跃。
       文彦博《灌水取球》故事,意在告诉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注意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学以致用。文彦博与小伙伴玩球的时候,当球踢进了一棵大树的树洞里面以后。踢进树洞里的那个孩子肯定趴在地上,尝试着把头伸进树洞里面去取球。可是这些儿童年纪太小,胳膊还不够长,以至于花费了许多时间也没能取到球。身边的小伙伴们也尝试各种取球办法,如选择去找大人帮忙,找了一根竹竿,想要用竹竿将球从树洞里面赶出来。然而,由于树洞是弯的,竹竿是直的,根本起不了作用。尝试失败之后,小伙伴们更加着急了。就在这时候,文彦博仔细观察了树洞,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一个孩子回家去拿来盆和桶,然后装上水,把水全部都倒进了树洞里面。果然,不出一会儿,球就浮到了洞口,孩子们轻轻松松就取到了球。其实,这就是依靠浮力原理实现成功。天才少年,出将入相----文彦博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

         文彦博在此故事中展现出少年智慧,他能冷静思考,打破常规思路,急中生智地想出运用水的浮力来取球的妙法。这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以及平时善于观察、积累,关键时敢于实践、化解难题的能力。从小就想出“灌水取球”妙法的文彦博,长大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处理危难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在成功后不居功自傲,还能高调做事的同时、坚持低调做人,心胸开阔。最终成长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面对突发事件,能安然自若、处变不惊是其成功经验。面对政坛上众多突发事件时,能像他在“灌水取球”故事中的表现一样,做到安然处置,最后都能化险为夷。文彦博谨慎细致、冷静机智、行事果断的作风,使其在政治的漩涡里伸展自如、游刃有余。文彦博宽容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公家利益为上、一切为对方考虑,正应了他的字号“寛夫”。
        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也爱写诗、词,但所留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如《双泉》云:“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又如《题榆次县鼓楼》:“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文彦博工书法,黄庭坚云“潞公书极似苏灵芝公”“今观《到洛为儿子赴许昌》帖,笔执清劲,真不愧古人!”
        文彦博历仁、英、神、哲宗四朝,任将相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勤于辅佐朝政,心系大宋百姓,在北宋王朝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繁荣中鞠躬尽瘁、成效卓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