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眼中的“智圣”诸葛亮-----
人也、神也、仙也,真卧龙也!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智慧的化身,南阳民众称之为“智圣”。千百年来,诸葛孔明是我国民众理想中的“修齐治平”的楷模。历史上,记载诸葛孔明的专著不胜枚举,赞美忠武侯的诗篇数不胜数,为卧龙先生画像和塑像也是世人表达崇拜和敬仰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全国各地的武侯祠内的塑像。诸葛亮究竟长什么样,后人各有其想,心中自有尊像。
在“唐宋八大家”之大文豪苏东坡的心目中,诸葛孔明先生是人也、神也、仙也,真卧龙也!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级小学修身课本第十课《诸葛武侯画像赞》一课,解读苏轼眼中的诸葛武侯具有神机妙算之智、仙风道骨之气的伟岸忠臣形象。
该篇课文题目是《诸葛武侯画像赞》,内容为:密如神鬼,疾若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合。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该篇课文以苏轼笔下褒赞诸葛孔明而刻画出卧龙先生的形象,即课文上面所刻画的诸葛孔明画像。画图以线描手法刻画出年轻时诸葛亮的英俊洒脱,才高八斗智者形象。诸葛孔明先生这个画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民众心目中的最理想形象,填补了卧龙先生年轻时画像的空白。画图中,诸葛亮清瘦高雅,睿智贤明,仙风之气,道骨之姿,抱膝长吟,犹如卧龙。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和吕端的为人正直做事之风严谨,特别是诸葛孔明先生一生忠君爱国,谨小慎微。东坡先生在这首诗词中热情讴歌诸葛武侯做事计划缜密,行动迅速。行兵打仗,进退自如。神机妙算,巧借东风,火烧赤壁。民众总结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
能用火攻。在苏东坡心目中,诸葛先生是真卧龙也!
诸葛亮的形象如何?陈寿所著《三国志•诸葛亮传》对诸葛亮的形象描写也只有简单的四个字——“身高八尺”。明朝罗贯中所作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长相时,参照《三国志》说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其文学描绘手法更加具象。根据古代长度标准,诸葛亮身高在1.85米左右,面容白皙,他还精通文学、书法、音律,艺术气质修养高雅。由苏轼的《诸葛武侯画像赞》可知,诸葛亮在宋代是有标准画像。
诸葛孔明先生,以文雅姿态,羽扇纶巾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孔明抱膝长吟这种姿势似乎是有些怪异,诸葛亮隐居南阳时,胸怀大志,常咏《梁父吟》,习惯抱膝长吟。诸葛亮一生才智高人,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诸葛亮一生只随一个主家,一共辅助过两个皇帝。前有三顾茅庐之典故,后有城上托孤,真情对话的史载,诸葛亮和刘备之间不仅仅是主仆二人还是真挚的友人情感,值得诸葛亮追随一生,从刘备到刘备的后人,诸葛亮都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明先生早年隐居求志,躬耕于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刘备听取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永安托孤。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建祠堂纪念。南阳武侯祠名扬海内外。
大文豪苏东坡为世人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还有精忠报国的爱国之心。在频频被贬谪,其为官之路是充满曲折的背景下,苏东坡意气风发、书生豪情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作为北宋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一位文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中,他对诸葛亮这个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先后有若干次的评价,但对孔明先生的这个评价较为客观准确。即人也、神也、仙也,真卧龙也!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选择加入刘备阵营,
他一生追随尽心辅佐刘备,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从没有忘记匡扶汉室,从来没有想过背叛刘备,一直到去世都遵守他们当初的约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卒在了北伐的路上。这种保卫汉室的利益,忠于汉室的品质永远名垂青史。孔明先生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等成为历代必读经典。著名学者钱穆评先生: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如是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