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大汉雄风----
光武帝刘秀续写大汉文明历史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乱世之中,凭借智勇双全的品质,带领二十八宿一路逆袭,最终实现了汉室的复兴。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我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由于种种兴利措施的推行,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等良好局面。
此时期被后世称为光武中兴。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简明历史启蒙》课本中有,关光武帝刘秀开创东汉帝业课文内容,感受光武帝刘秀的雄才大略,以及续写了大汉二百年文明历史。
该篇课文选自《简明历史启蒙》课本第二十六课,题目是“东汉光武帝”。课文采用传统自上而下、自右至左方式石印而成。课文配有插图,画图以传统人物画方法,线描技法刻画出光武帝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帝王雄才大略形象。课文内容以文言文记述,主要词段加注解释,以小圆圈点句段。内容较为简练,蒙学堂小学生基本可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为:“更始帝起兵,王莽伏诛。刘秀乘之,二载成帝业,即位,都洛阳,是为东汉光武帝。削平群雄,光复旧物。尤能振兴文教,亲临大学,崇尚节义之士,为高帝所不及。”
该篇课文把刘秀建立东汉帝业的经过基本叙述完整。刘秀(前5年-57年),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早年入太学学习。
新莽政权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先后爆发。22年,刘秀之兄刘縯抱着恢复刘姓帝业的目的,起兵于舂陵。次年二月,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后,刘縯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23年六月,新莽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留守城内的义军合击,重创莽军。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之后,逐渐与农民军分庭抗礼。次年封萧王,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先后归附。刘秀事业稳固,遂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破降和收编河北地区的铜马等地农民起义军,扩充实力,故有“铜马帝”之称。25年六月,正式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7年,刘秀全歼农民起义军。35年,先后削平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强割据武装,恢复了大一统。57
年二月崩,年六十三。
刘秀即位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集权,又加强监察制度,还采取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如建武六年(30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刘秀居安思危,勤于政务,自奉节俭,开创“光武中兴”的伟大局面。
该篇课文前一课(第二十五课)是介绍新莽末年政权,王莽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刘秀为皇族后裔,处事极为谨慎。刘秀经过了深思熟虑,见天下确已大乱,和南阳的诸多豪杰方才决定起兵。刘秀带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时值长兄刘縯会众起兵。起初刘縯起兵时,宗族都不愿意跟随,纷纷逃跑,直到看见刘秀穿绛衣大冠(当时的将军服饰),惊叹“谨厚者亦复为之”,才安下心来。刘祉、刘良等也追随起兵。
光武帝刘秀极为重视图书文化建设和皇家藏书的收藏,提倡儒学,谦和纳士。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帝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日理万机,乐此不疲。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光武帝刘秀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