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2023-04-11 21:31:4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木雕花板

携子上朝

老来得子

分类: 科举文献
           “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
    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传统农耕社会,民众对于未来生活寄托各种各样美好追求。如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福寿双全、科举及第、喜中三元、福禄寿喜等等各种美好吉祥愿望。这些吉祥的质朴思想往往寄托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绘画、雕刻、剪纸、印染、纺织等等艺术作品中。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清代木雕顶子婚床门楣板上所雕刻的“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顶子床、又称架子床,其设计雕刻繁复,图案内容喜庆吉祥,精工雕刻制作优良,耗时耗工,因此,又俗称千工床。大凡民众娶媳嫁女之时,一般人家皆制作雕花婚床。婚床正面之上的床门楣板多以以祈愿家道昌盛为题材,图中通过人物故事,瑞兽动物、祥云花卉等丰富形象呈现出喜庆祥和美好未来。“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该块婚床楣板长125厘米,宽28厘米,厚2厘米。整个花板以多种雕刻技法刻画,门楣板中间部分画图突出“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主题。画图共计刻画14位人物和两边盛开的牡丹花卉。画图正中部分勾画出朝廷大堂主殿部分,两边有卷棚式陪房,回廊栏杆主次分明,殿堂之上的斗拱、瓦当刻画清晰。陪房之内皆有一名欲踏入朝廷殿堂官员。画图中间部分九名上朝官员多数手持执笏板,其中心位置的一名官员头戴长双翅官帽,身着官袍,犹如朝中元老,威望宰相。其一手执杖,一手抱一童子,以突出该名朝廷命官携子上朝的喜悦景象,更彰显其老来得子欢快心情,怀中童子幼稚可爱、聪慧伶俐。画图中其他官员面带笑容表示祝贺,更有右边一名官员欢笑的前仰后合、飘飘蹈舞。左边紧邻一名官员生怕老宰相怀中童子不安全,欲上前扶持。其场面和谐幸福、欢天喜地。所刻画每一个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技法纯熟,线条流畅、人物及花朵采用金漆罩面,紫红色漆饰起底,彰显出富丽堂皇,富贵万年的喜乐画面。“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婚姻是人生大事,每个家庭都希望新人早生贵子、人丁旺盛,将来就会更加有福气。多子多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观念,可谓源远流长。多子多孙子嗣观念的产生,一方面因为在宗族社会中,子孙的多寡是家族兴衰的象征,男子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多子多孙更利于家庭的发展与宗族的壮大;另一方面多子多福的子嗣观念也是受祖先崇拜观念的影响,子嗣绵延才能侍奉祖先,反过来祖先才能更好地庇佑子孙,因而多子就会多福。但是,一些家庭往往人丁不旺。在传统社会中,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言道出天底下最不孝顺的事情,就是没有自己的子嗣。没有子嗣这种情况,让古人深感无能为力。即便是皇帝,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深感无奈。比如宋朝宋仁宗就是典型。宋仁宗在位数十年,但是始终没有皇子。于是祈求生子观念伴着传统社会不断延续,特别是老来得子,在传统观念里是既幸运又有福气的大事,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也都会觉得是天大的福分。“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历史上,老来得子的故事亦多如牛毛。民间传说长沙太守张仲景八十三岁得一子,坊间传言此子不是医圣亲生。医圣张仲景提笔作诗一首,诗曰:八十三岁得一娃,笑坏长沙百万家。此娃若是仲景子,久后还要坐长沙。张仲景回南阳后,整理了药书,撰下经典名篇《伤寒杂病论》,佑护万民。话也当真,十八年后,张仲景八十三得了的那个儿子,真的也当了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老来得子的故事更说明医圣医技高明,保养身体有秘方。“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携子上朝”取材于传统历史典故,刻画美好寓意。唐朝郭子仪(697----781年)本为开国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郭子仪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王。戏剧传说中,郭子仪有七子八婿,都在朝作官,其子郭爱是当朝驸马。每逢郭子仪寿诞,七子八婿都到府祝寿,仅笏板即摆满一床。因在平叛“安史之乱”中劳苦功高,官拜中书令直至汾阳王,而其子也战功赫赫被招聘为驸马。父子同朝为官,可谓享尽殊荣。从此,父子两人同朝为官,被后人赞颂称道。其实,父子二人皆为朝廷命官,一同上朝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携子上朝”的故事,不过是世人为寄托对“达官显贵,荫及子孙”的一种美好向往。“老来得子”与“携子上朝”---从清代木雕花板中解读古人的质朴美好愿望

          老来得子是延续家族美好祝愿,携子上朝寓意家族大富大贵且长寿。既老来得子,又携子上朝,承袭功业,辈辈做官,代代上朝,这样美好祈愿都是天下每个家族希望能够子孙昌盛、世代显赫、平步青云、富贵万年的渴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