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2023-02-08 20:29:45)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伤寒大白

伤寒杂病论

医圣张仲景

分类: 教育史料
           医理浅显·蕴义明白----
     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一部伤寒论,半部中医史。伤寒论这部惊天巨著经历一千八百年的漫长时光,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救急扶危、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是众多医书不可比拟的惊世著作,也奠定了张仲景的医圣地位。伤寒论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纠谬、增补、修正等,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伤寒大白》一书意在简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初学志士易于接受,故名“大白”。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博物馆馆藏《伤寒大白》医著一书,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价值。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伤寒大白》系清代云江秦之桢(字皇士)编撰。刊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全书共四卷,由孟河费慎甫先生校订。秦之桢,字皇士,一字思烜(一作垣)。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精通经史子集,后以医为业。伯祖秦昌遇,为明季名医,著《症因脉治》一稿。之桢素有纂述之志。行医三十年后,潜心十载,承伯祖之遗著,编就《症因脉治》四卷(1706年)。书中症分内外伤,因分内外因,脉分虚实,治分经络。就症审因,就因审脉、定治,于内科书中,颇有影响。又撰《伤寒大白》四卷(1714年),详析伤寒诸病证治。晚年著《女科切要》,未完稿,后由门人须用恒(字晞黄)编次,经陈曰寿(字全五)增订成帙。
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伤寒大白》之作者秦之桢将《伤寒论》按病证归类,每项之下列原文,逐条予以阐发,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在四卷之前另有“总论”,介绍伤寒热病总论、伤寒诊法、三阴经病、伤寒治法宜忌等内容。其认为:治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并订正前贤注疏中之某些讹误。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其总论序曰:医,仁术也,亦危机也。精其道可以活人,不精而尝试之,盛盛虚虚,致人夭折者多矣。古之圣人,竭耳目心思之用,着书立说以诏后世,忧之至深而虑之至远也。然六气皆足以伤人,而寒之入人为最毒,人之受之者为最酷。仲景以一人之智,阐千载不传之秘,亦既方法并存常变兼举矣。后之学人,不能致察于精微,形症弗辨,经络不分,冥心胶固,执成法以施之,无能为功,反以得咎,而仲景之旨亦因以晦。皇士秦先生,云间奇士,早负宿慧,学儒者之学,贯通百家,有心济世,不以医名而业日以精,迎浮云,窥深渊,怡神消息,了然心手之间,辨乎阴阳,分乎内外,验气运之推迁,因时度宜,以不失乎人情。故其所至,癃罢以起,夭伤以愈,求治于门者屡常满;而先生闭户谢客,以数十年经历,神合百世之上,潜心考证,笔之于书。癸巳秋,余以痰得交先生,因尽读枕中秘,微言寓论追踪往哲。《症因脉治》而外,尚有《伤寒大白》一书未经行世,亟请先生付梓以传,庶几仲景之学复明,而先生之道日及于远,是亦生民之大幸也。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由总论述辨证治法可知。作者认为治伤寒当分表邪、里邪及兼有表里之邪;其经验谓“伤寒表里轻重,验舌色亦得大半”,因立“验舌色论”,以白、黄、黑、燥、滑五种舌为辨;并认为伤寒之表里轻重,可验口唇以判断。另有“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其论治法,按发表、清里、和解、涌吐、温经、攻下消导、补虚八类,阐述其宜忌。卷一至卷四分述恶寒、发热、潮热、烦躁、自汗、下利等各种伤寒病证,每证先述病机,次论辨证,再论治法宜忌,后列原文、相宜方剂及其加减变化。秦氏以自己多年所得,对外感之原委、虚实之变证、攻补之施治、前注之讹误加以论述,文字简明,使人能执简驭繁。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伤寒大白》卷首总论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卷一至卷四以《伤寒论》病证为纲,对恶寒、发热、身痛、头痛、咽痛、烦躁、谵语、蓄血、无汗、下利等50余种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该书按证归类,进一步将证分类,在类证的基础上类方,这种方法使方证相对,能够充分揭示方证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临床上按证索方。同时,按证分类还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病通治方的意义。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详于伤寒而略于温病。秦氏不但极为重视《伤寒论》固有方药之研究,还从证候、治法、方药各方面进行补充,寒温同论,补充了温病及伤寒病相关的证状、机理、方药,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内容,不但补充了仲景论温之不足,对清代温病体系的形成及温病学说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恶寒一证,除列麻黄汤、葛根汤外,又根据具体病情补人治疗南方温热之加减羌活汤、加减防风汤、葛根解肌汤等。并日:“北方、长沙等地,冬月宜麻黄汤。若南方温热之时,则麻、桂辛热,故家秘用此方加减羌活汤,临证加减。”秦氏不囿《伤寒论》之方,因地选方,深得仲景辨证论治之精髓。本书亦十分注重方剂之探讨,并首先以药析方,即用药物比较的方法来探讨方剂。如“小柴胡汤,有人参,无大黄,治中气虚邪,在半表半里者。大柴胡汤,有大黄,无人参,治肠胃实热,大便秘结者。柴胡饮子,有人参,有大黄,治中气虚,大便结热,有潮热者。”其次是以证测方,用证状之特异性来辨析方剂。如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以有汗、无汗分辨。医理浅显·蕴义明白---简论《伤寒大白》的学术意义

        医圣张仲景留下一部旷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也称为“方书之祖”。虽然在历史上曾经一度失传,而经过后世医家诸如王叔和、孙思邈、秦之桢等历代医家的齐心协力补正增订,使得《伤寒论》传承有序,护佑天下苍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