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盐,调味第一品----从老课本中解读食盐的来历

(2022-11-20 19:23:3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食盐历史

食盐种类

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食盐,调味第一品----
      从老课本中解读食盐的来历
      百味盐为先。在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中,盐可谓是第一调味品。盐作为百味之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可以说是百味之宗,万味之本。但盐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是不清楚。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级小学自然第五册教科书第十一课题目就是”盐的来历”。课文通过一名小学生提问,妈妈回答的形式普及盐的来历知识。盐,调味第一品----从老课本中解读盐的来历

      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老课本中解读盐的前世今生。该课文采用传统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阅读习惯印制。课文用两个页面,配有插图,用简洁的语言,直观的图画,把盐的来历解释的清楚明白。课文内容分为”想”、“正文”、“做”三部分;开篇以“想”作为引导内容。共设计让小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盐从哪里来的?二是盐有多少用途?课文采取引导式教学直接把学生的兴趣和所要思考的内容引入正文,即“盐的来历”。课文内容为:妈妈用盐腌菜,我问道:“盐从哪里来的?”妈妈说:“盐的来历有三种:一种是岩盐。有的生在地层中,像坚硬的石块;有的化在地层的水里,需凿井汲水煮成,又叫做井盐;一种是池盐。从盐池中汲取盐水,制成的。一种是海盐。将海水灌在田里,用太阳曝干,或用火力煎成。盐,调味第一品----从老课本中解读盐的来历

      该篇课文以第一人称“我”看见妈妈腌菜,引出盐的来历话题。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小学生日常接触最常见的调味品,其基本用途就是调味。但盐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是不清楚,包括小学生更是急于了解。因此,作为自然教科书非常有必要来普及此方面的知识。课文中的妈妈讲述了盐的来历共分三种;即,岩盐、池盐、海盐和三种盐的制成方法。课文在开篇就引入思考题,即盐的来历和用途。盐是咸味的基本调味品,几乎所有的菜肴都离不开。中医认为其味咸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有调节身体功能重要作用的食品,也可以说是药品。盐,调味第一品----从老课本中解读盐的来历

     现实生活中,无论中餐西餐,食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盐在古代非常珍贵,是财富的象征,被称为“白色的金子”。在王族的餐桌上,盐被放在国王的面前。宴会时,贵宾们则要看“盐”入席——座位离盐的远近,要依据各人的显贵程度来决定位次。对人类来说,盐的咸味是最重要的味道。作为一种调味品,它不仅让食物发生质变,也影响了文明进程的发展。 盐在我国的源起较早。“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先民们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不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课文中第一幅插画是介绍井盐的制取过程。我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蜀王本纪》:“宣帝地节(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盐井数十所。”汉代起,也始利用盐池取盐。王廙(yì)《洛都赋》:“东有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成之自然。”刘桢《鲁都赋》:“又有盐池漭沆,煎炙阳春,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盐,调味第一品----从老课本中解读盐的来历

      岩盐也称石盐,是氯化钠的矿物,属于卤化物矿物,由古代海水或者湖水干涸之后,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在地壳中沉淀成层而形成。石盐包括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盐和由石盐组成的岩石。盐水在封闭的盆地中蒸发而形成盐矿床,因此也被称为卤化物矿物。石盐矿层一般厚几米到三百多米,而在干旱地区则以盐霜的形式出现,在盐泉附近以蒸发产物出现,在火山地区以升华物产出。池盐是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池盐历史悠久,西周时,山西运城的解池已大规模生产池盐。因池盐呈颗粒状,人们也称“颗盐”。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用池盐腌制的酱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盐,调味第一品----从老课本中解读盐的来历

      该篇课文最后是“做”部分。其目的是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亲手做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盐的来历。编者设计三个问题;一是试用盐水煮成盐,重点强调海水依靠蒸发制盐过程;二是列出说明盐的用途,重点让小学生明白盐的用途,如调味、腌菜等等;三是参观盐场或官盐公卖处,着重要求小学生现场看到盐的形状,制盐过程等等。第三个问题所说的官盐公卖处。自汉武帝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至今仍然采用专卖制度。毕竟盐是人们日常必需品,其利润可观,税收丰厚;再者食盐关系民众的健康,国家必须统一管理。   
      盐虽然是民众日常生活调味必需品,但高盐饮食所带来的健康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盐饮食品一定适可而止,健康为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