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2022-10-16 20:59:0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治淮

信阳专区治淮

治淮史料

分类: 红色文献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悠悠淮水,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蜿蜒东去,逶迤千里。淮渎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六大河。历史上的淮河洪水泛滥、灾害频发。1950年 ,淮河发生特大洪水,两岸一片汪洋。国家领导人从报纸上看到灾情报道后,难过地流下眼泪,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1年5月10日,河南日报一版刊发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走遍天边,不如太白顶圆圈儿!”太白顶,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主峰,千里淮河之源。治理淮河河南首当其冲。河南治淮运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领导部署下进行的,以蓄泄兼筹、蓄洪为主的要求设计。1950年国家治淮会议后,河南省成立治淮总指挥部,下辖许昌、信阳、潢川、淮阳、陈留、商丘6个专区治淮指挥部,各级治淮机构分工合作、统一指挥,组织民力修建蓄洪工程、整理河道以及开展群众性的水利建设。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皇粮国税博物馆在征集地方区域社会生活文献史料时,自信阳民间征集到一批信阳专区有关治淮工作的会计文献资料。该批文献资料时间自1950开始至1971年,跨越21年。资料翔实,内容宽泛,涉及整个当时信阳地域内治理淮河的工程、项目、建材、工人出工总量,治淮总队、大队、分队、中队、小队等等在治淮过程中所有经历的各项大小工程资料,是一部难得的治淮艰苦奋斗史料。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河南省在治理淮河工作中,首先成立“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负责全省治淮工作。下辖许昌、信阳、潢川、淮阳、陈留、商丘6个专区治淮指挥部。各级治淮机构分工合作,统一指挥,组织民力修建蓄洪工程、整理河道以及开展群众性的水利建设。信阳专区,原为1947年中原解放区豫皖苏区所属的第八专区,1949年2月与第七专区合并,改称汝南专区,3月与桐柏区的第一、第二专区合并,改称确山专区,7月专员公署迁至信阳市,改称信阳专区。辖信阳、驻马店2市及信阳、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正阳、新蔡、汝南等8县。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2年10月,原河南潢川专区所属潢川、息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罗山、淮滨(驻乌龙集)等8县划入河南省信阳专区。撤销信阳市,改为信阳镇,划归信阳县。撤销驻马店市,改为驻马店镇,划归确山县。信阳专区辖17县2镇。因此,该篇文献史料中的治淮县域就包括原信阳专区所辖17县治淮总队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在治淮过程中,民工是治淮的主力军。信阳专区通过多种方式动员上百万民工参与治淮水利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爱国治淮热情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事关淮河两岸群众切身利益的治淮工作中。当时,在治淮经费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满足民工工资、食宿、卫生、文娱诉求,通过竞赛活动提高民工的劳动积极性。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了全国大约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贡献了全国9%的GDP,生产了全国1/6的粮食。治淮水利工程不可避免占用群众土地,各级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调剂房屋等方式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尽力解决移民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历时八年,河南治淮效果显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由于治淮初期缺乏技术人员,水文资料有限,以及在治淮水利建设中片面追求工程进度,造成诸如工程防洪标准低、工程浪费严重、工程质量不达标、民工过度劳累与安全得不到保障、移民经济赔偿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为以后河南的治淮工作提供经验教训。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成立治淮技术培训班,对治淮工人轮流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更好参与治淮工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历史上,由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以及淮河本身落差较大等原因,沿淮百姓曾饱受水患折磨。据统计,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年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多次,严重旱灾280多次。“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淮河,曾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在治淮工程现场,数以千计的治淮建设者头顶烈日开挖土方,挥汗如雨。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淮河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在治淮过程中,信阳人民励精图治、踔厉奋发,克服重重困难,由泛滥变安澜,土地由贫瘠变富饶,人民由贫困变小康,绘就了新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的灿烂画卷。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所限,运输各种工程材料、生产设备、生活物资等等,基本是靠牛车、马车、人力车,甚至肩挑、肩扛等等原始方式运送物资。信阳人民在极度困难情况下,精神振奋,意志坚强,共修大、中、小型水库近900座,库容42.37亿m,治理淮河干、支流10条,挖河205km,修堤防246.37km,淮干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支流10~20年一遇。修大、中型灌渠32处,有效灌溉面积26.09ha。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3年人担、人扛货物凭证
       到1957年冬季,治淮工程基本完成。在这八个年头里,河南、淮北、苏北共投入民工几百万人,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九座,库容量达316亿立方米,修建堤防4600多公里,提高了淮河流域特别是淮河下游的防洪泄洪能力。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治淮人久久为功,佛子岭水库、蒙洼蓄洪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一大批治淮“利器”相继建成,淮河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据水利部数据,目前淮河流域已建成6300余座水库,约40万座塘坝,约8.2万处引提水工程,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超10年一遇,中游主要防洪保护区、重要城市和下游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可达100年一遇。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5年驻马店还是镇级编制
        2020年7月,“千里淮河第一闸”安徽阜南王家坝闸历史上第16次开闸泄洪。一个月后,国家领导人考察安徽,第一站就来到王家坝闸。强调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淮人不断加快治淮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让我们再次铭记治淮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1年7月15日,石漫滩水库竣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2年5月12日,板桥水库竣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2年7月7日,白沙水库竣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4年5月1日,薄山水库竣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4年11月6日,南湾水库建成。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1954年10月,首届治理淮河劳动模范大会在郑州召开,10月28日《河南日报》刊登了会议消息和英模名单。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文献中记忆河南治淮伟大往事

       从1950年10月到1956年6月,《河南日报》共发表淮河治理报道600多篇,运用消息、照片、社论、图表、连环画、读者来信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全省人民治理淮河的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