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2022-06-02 21:06:2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科举文章

康熙进士刘岩

解元

分类: 科举文献
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刘岩,原名枝桂,字大山,号无垢,生于顺治十三年(1656),江苏江浦人。幼年敏慧,善于音律,尤喜博弈,后折节读书,康熙二十五(1686)年贡太学,一时名动京师。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更名岩,参加乡试,举北榜第一人,即“解元”。康熙 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康熙四十八年充己丑科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年,以《南山集》案起,以岩不将其书出首,“革职佥妻,流三千里”。 康熙五十一年秋出狱,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下诏赦罪,隶汉军籍。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卒。工诗文,持论有道,著有《大山诗集》、《拙修斋稿》、《匪莪堂文集》等。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刘岩自幼聪慧,精通音律,善于博弈,可谓琴棋书画皆精通的学子雅士。其原名刘枝桂,“枝桂”乃取“一枝桂”典故,喻义科举及第之荣。此典故出自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唐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或登科,后因以“一枝桂”喻科举及第之荣。一枝独秀,蟾宫折桂,也是父母对其未来寄托无限希望。刘岩不负众望,科举之路顺畅通达。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岩”的繁体字
       刘枝桂,此名字毕竟直观明了,俗气太盛。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更名岩,此抄文中的“岩”是繁体字。参加乡试,举北榜第一人,即“解元”。其才学高超,文辞华丽,科举应试文章历来受到后学之士追捧,坊间传抄纷纷,以期早日步入科途。皇粮国税博物馆高超一册清代早期《科举名篇精粹》抄本,其中收录了康熙 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进士刘岩的一篇科举文章。该抄本系白棉纸线装馆阁体竖式抄写,书法隽秀规整。每篇从560字到620字不等,文章就四书取题,八股制义,文章之中有穿插批解,末尾亦有点评。该抄本长23厘米,宽13厘米,保存基本完好。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刘岩的应试文章题目是“则哀矜而勿喜”。该题目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篇。原文: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此段话讲述鲁国权贵孟孙任用阳肤做士师,阳肤是曾子的学生,阳肤向曾子求教。曾子告诉阳肤,现今在上位的人丧失治民的正道,人民早已离心离德了。你若能审出实情,便应该同情他们,可怜他们,而不可自鸣得意。意思是指统治者要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按照今天理解就是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刘岩开篇逆入答道:刑不能免也,惟慎用刑之心而已。夫,民罪固无辞矣,然,喜与矜与仁人之用心,则不可不慎也已。若曰:子之为士师也,不难与明是非,击断之风而非仁人之所宜出此也。如士师而既得其情,将必自以为折岳之良,而摘伏惩奸之得其道矣。有不沾沾自喜者哉。夫,此一喜也。无论以己之安利人之死,即便民罪可赦,而喜心一动已足以伤上帝之仁,无论以人之死,益己之安,即使民死有余辜,而喜意一萌。已足以蹙生灵之命。子于此微特不当喜,抑亦。。。。。。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儒家思想的精髓,那就是“仁者爱人”。“爱人”是儒家对人的要求,而实现“爱人”的前提,是人要成为“仁者”。人怎样才能成为“仁者”呢?曾子的这句话给了人们答案:首先对他人有深刻的了解,然后对他人有深深的同情,表现了曾子的爱民之心。曾子认为,当形势很糟糕,统治者不依照应该的方式办事,而老百姓也早已经与统治者离心离德了,在这种形势下出来做官并非好事。老百姓之所以犯法,在一定程度上责任并不全在他们,也在统治者。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刘岩在作答过程中,论证了“哀矜”与“喜”的关系。提倡做官的人应该有爱民之心,不要因为审出犯人犯法的实情,便认为这是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以为已功,而应该对犯罪的人抱持悲哀怜悯同情的态度。 哀矜勿喜,曾子是站在儒家仁道主义的立场上,主张仁政德治,反对法治,要求统治者应该悲天悯人、体民、爱民,这样才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上下一心,国无不治。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刘岩在文章结尾处总结道:。。。。。。哀矜而死者,法死之心不欲死之,则万死而犹蒙一生之惠。况喜则气盈,气盈则图反因此轻重易混淆于所忽,而刑罚必多不中之忧。哀矜则志惧。志惧则深思因此仁恩渐积于至微,而教养亦有可行之緖。一矜一喜而民死生治乱关焉,盖不可不慎也已!“哀矜勿喜”,要求摆正自己行使国家公权的心态,反对的是把每一次办案成功,都看作是自己的再立新功,更反对以“酷吏特有恣意地据法治人”的心态把手中权力抡作泄私愤的工具,在执法中获取超额的快感。只有无比的悲痛和怜悯,没有什么功绩可喜的,更不要认为办了一个大案,自己有功了而高兴。刘岩:一枝独秀举“解元”~持论有道中“进士”

       该篇文章立意、论述、文辞、章法皆是上品。因此,乾隆朝著名文学大家沈镜涵先生点评为;此亦昔人所谓串题也。先写喜之不可,只是大概说,次写民之可哀可矜,跟失道说,出落用逆。正以逆而得势力也。以后两层对劲,更不侧串一笔。以灵神既透,如对峰而亦无空口也。章法最为变化,至其沉着痛快,警健绝伦,则固先生胜场。非他手所能及。批阅此文章的饱学之士点评为: “喜”字承得情说下,哀矜跟失道洗发,议论痛切,辞气爽健,熟复之可以增长笔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