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人生第一要务----
从文化巨擘蒋智由的《修身教科书》谈起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修身”为人生第一要务。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儒家“平天下”的终极目标,最终达到天下均平的社会理想状态。
“修身”既是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也是今人继承和发扬的传统优良道德品质;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更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古代儒家经典和传统蒙学读物最初承担了修身教材的角色。清末,随着新式学堂的普及,学校广泛开设修身课程。使用什么样的修身教材成为实施课程的一个核心问题。新式修身课本的编写不仅吸取了传统典籍的精髓,而且广泛借鉴东洋修身课本的经验和编写理念、框架体例等。如,著名思想家、编辑家文化名人蒋智由所著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课本教材。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清宣统元年(1909年),蒋智由所著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解读修身是人生第一要务的重要倡导思想。该老课本共计三卷,采用传统竖式结构铜活字印制线装本。《中学修身教科书》融汇中西,贯通古今,讲述修身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分别从修己、良心、理想、本务、道德家族、社会、国家、职业等方面阐述修身的目的、意义、之法等,浅显易懂且易学以致用。文章印制时语句旁边加注重点符号,以及断句圆点符号。
该修身教科书卷一第一章内容是“学校”,第一节为“遵守校规”;课文原文内容为:无论何时非有规则则不能行矣。以学校而可无规则乎?学校之有规则,则非为压制学生而设,为谋学生修学之便而设,又非为一人之学生而设,为全体学生而设者也.故学校之规则,无有可背之理.虽有烦难之规则,守惯者自易.况学校之规则,并无有所谓烦难者在,而岂有不能守者乎?且人当幼年之时,能养成遵守规则之习惯,则以后便于处事,立身之事甚多,是又大有益于学生者也.
课文开篇提出“凡事皆有规则”的论点,学校作为育人之重要场所必定有校规。紧接着文章论述规则无可违背的道理,以及遵守规则并不烦难,作为学生应该养成遵守校规的好习惯,方可便于处事,有益于学生一生的见解。课文第二课就是讲述为什么要尊师?老师是除父母之外有恩于人的恩师,师恩首重于传授做人道理,其次授予知识和答疑解惑等。尊师敬师不可怠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恩浩大永铭记在思想行动中的大道理、大智慧。
蒋智由先生(1865年—1929年),原名国亮,字观云、星侪、心斋,号因明子,浙江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人。我国近代思想家、诗人、编辑家、书法家。蒋智由出身寒素,早年求读于杭州紫阳书院,能诗善文,工书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廪贡生应京兆乡试举人,授山东曲阜知县,因怀救国、革新之志,故未赴任。甲午战后,同情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变法。蒋智由早年留学东洋,参加过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后思想逐渐保守。他与黄遵宪、夏曾佑被梁启超并列为“近代诗界三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与蔡元培、叶瀚等在上海建立号称“第一革命团体”的中国教育会,参加光复会,任爱国校经理。旋自费渡海赴东洋,先是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工作,任《新民丛报》主编,发表《中国兴亡问题论》等评论和杂文,颇为时人所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和梁启超发起组织政闻社,曾担任《浙江潮》编辑。与梁启超共组政闻社,任《政论》主编。辛亥革命后,拥护歌颂共和政体,参加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晚年寓居上海,在文章愈趋保守。
蒋智由先生书法遒劲有力,笔法流畅,书法技艺颇见功底,字形清秀,阳刚中带阴柔之美,书法作品充满着一种先声夺人的雄强气势和满目生辉的酣畅淋漓,将雄强浑厚的气势和洒脱自如的韵味结合的形神兼备。如课文扉页印制了其所题寄语书法,内容为“我国维新之大患,其万事皆进步而道德独退步乎?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寄语及书法充分体现了先生以修身修德为上的道德主张。将战国时期的孟子认为的这种浩然之气,极端浩大而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我国近现代教材史发展历程中,蒋智由先生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当属最凸显作者的教科书。在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以修身发展完全人格,通过道德教育最终影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发展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完善其道德人格等等教育中,始终有着重要借鉴参考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