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2021-10-02 16:34:45)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教师节

尊师重教

古代文献

分类: 教育史料
      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
            ----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吕氏春秋》云:“疾学在于尊师”。清末谭嗣同也认为“为学莫重于尊师”。从古代的“天地君亲师”神位牌,就可以看出教师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受尊敬程度。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自古至今,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历史上为教育工作者设立“教师节”出现的较晚,古时社会各界都是以孔子的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庆祝。每年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历代文献史料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六六教师节”和“八二七”教师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六六教师节”起源于民间,是近现代教育家邰爽秋倡导的。邰爽秋(1897—1976),字石农,江苏东台人,出身于贫寒的书香门第,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去美学习。1931年5月,他和程其保教授等人发起倡议,定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以此要求提高教师的地位以及生活水平。1931年6月6日举行第一个“教师节”庆祝仪式,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了“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把6月6日作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由于“六六教师节”官方未认定,只能停留在民间自发组织庆祝的层面上。一些学校,在每年的6月6日,都会推出教师纪念活动,甚至给老师放假一天以作休整,而是这一做法,却直接遭到了批评。1934年6月6日京报上发布了一则报道,要求禁止各大学校以“六六教师节”为名给教师放假。虽然这个节日没有得到认可,但是作教师节的影响却不断扩大,一直到1949年仍然在民间流传。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1949年农历册本之上,民众仍然庆祝的是“六六教师节”。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1939年,为了笼络教育界人士,决定以我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并颁布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我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八·二七”教师节是法定的第一个教师节。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八·二七”教师节的颁布实施,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每逢孔夫子诞辰日,各地都进行庆祝活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级小学国语课文第一课课文讲述先生的游学外教内容。课文开篇点明先生的生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是8月27日。学校开纪念先师的大会,会上一位教师演讲夫子的外教游历过程。中华邮政专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该邮票全套四枚,图案分别为孔子头像、杏坛、至圣墓和大成殿,分印四种面值,一是伍佰圆,孔子头像;二是捌佰圆,孔子授徒讲学遗址杏坛;三是壹仟贰佰伍拾圆,孔子墓,墓前石碑原刊“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四是壹仟捌佰圆,孔庙殿宇大成殿。其中,第一枚孔子像邮票尤其受到邮政部门官员的重视。这套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题材的邮票了。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五·一教师节”和“九月十日教师节”
         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著名教育家马叙伦和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因此,“五·一”教师节逐渐被人淡忘,直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秉承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教师这一职位从古至今,在国人心目中都有着崇高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家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教师节----“九月十日教师节”。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一定背诵过《师说》这篇古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能够有所成就者,都离不开一个好老师的谆谆教导,言传身教。先生不但教会学生识字算术,更重要的是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从文献中解读“教师节”的前世今生----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