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2021-08-01 17:22:1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七曜

星期

一周称谓

分类: 教育史料
   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 ”----
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每天清晨从梦中醒来,睁开双眼迎接新的一天到来。翻开日历,新的一天总有一个记录名称,那就是何年何月何日星期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祖们经过长期社会生活实践观察已经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那么,星期的概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文献史料,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及命名。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高小国语课本第十一课,课文题目是“日子和星期”。其内容为:
         “一个星期是几天?一个星期是七天。今天是几儿?今天是----月----日。是星期几?星期----。”该篇课文属于常识性教育内容,文章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竖式自右至左阅读习惯铅字印制。所问问题前面皆以一颗“五角星”作为标记,答题内容部分以下空一格作答。汉字旁边皆以当时通用“注音符号”拼读标注。该课文以“星”号作为问题序号也是创举,说明星期计时的重要性及广为普及的必要性。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年月日和星期都是时间单位,星期,又叫周,是一个计时单位,也是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一周共有七天,在我国古代称“七曜”。七曜在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后来借用作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故称“星期”。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早源于古巴比伦,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罗马帝国确立的。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民初的国语课文第四十七课题目是“七曜”。课文内容为:“学校之中,六日读书,一日休息。休息之日,是为日曜日,次月曜,次火曜,次水曜,次木曜,次金曜,次土曜,此所谓一周也。”此篇课文仍然采用传统竖式自右至左阅读习惯石印而成。课文没有使用后来通用的标点符号,而是采用小黑点和小圈点作为断句标记,即用小黑点作为逗号,小圈点作为句号,就和当下使用的句号一样。文章采用文言文叙事,但其言辞简略,通俗易懂。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通过解读该篇课文可知:以七曜为一周的历法观念在清末民初开始在学校推行。七曜,又称七政、七纬、七耀等,是我国古人将荧惑星(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日月之外的五个天体也能用肉眼观察到,即水、金、火、木、土星的合称,我国古代以五行之说的“火水木金土”指涉这五个行星。古人用七曜记日,顺序为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即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至星期六,故又称“星期”。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七曜,源于我国古人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可追溯周朝。自两汉时期应用甚广。“七曜”之说在我国古代星象学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易系辞》:“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得失由政,故称政也。” 《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以七曜为一周的历法观念在唐朝时期获得发展,至清末以前皆如此,到了民国以后改为星期或礼拜,以数字替代星名,之后被广泛采用。如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 1904年的初等小学生国语课本题目是“暑假”一文中,告诉学生在假期中所要做的事情。即,要制定一个暑假计划表,分为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学习计划包括上午温习国语、算术,下午写字、画图。以前学过的功课,要时常温习,不至于忘记。仍然是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星期日是休息时间,可以约几个同学玩耍,也可以到级任老师处谈谈学习心得体会等等。这或许是最早的变老师家访,为主动找老师汇报学习生活状况,以祈得老师当面教诲。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从1904年的初等小学生国语课本“暑假”该课文可知,清末民初,各个学校已经推行并且使用星期制度。但是,国家也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各地必须实行。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1925年唐河县立高级小学一学生日记所使用的计时方法可知,此时在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七曜日制度。如,其1925年1月24号(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大年初一(牛年),当天是星期六,而作者依然采用“土曜日”计时。时间到了1943年,南阳战中一名蒋姓中学生的日记中全部采用星期制计时。如,其1943年5月5日的日记,既以星期三计时,又将该日天气情况“晴”计入日记,也就形成了如今记写日记的一项重要要素。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为什么古人选择了七天作为一个周期?这个答案来自月相之说。一个完整的月相变化大约是28天,从新月那天开始,过了七天,月亮变成半圆形,是为上弦月;再过七天,变成满月,也就是“望”;再过七天,月亮重回半圆形,只是与上弦月方向相反,这是下弦月;再过七天,月亮几乎消失,重归新月。无月、半月、满月、半月、无月…这样周而往复的循环,也就变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周期。七天一周称为“七曜与星期”----从文献中解读古人对时光周期的划分

       七天一周期,对于民众工作、学习、生活、休息都是非常有利的。从工作六天,休息一天,到如今工作五天,休息两天。一张一弛,合理调配生活的悠闲和工作的繁忙,科学安排作息制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工作学习中去,实现双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