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2021-07-21 17:20:4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消夏

扇子

老课本避暑

分类: 教育史料
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
      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盛夏季骄阳似火,三伏天暑气逼人。枝头蝉鸣雀噪,唱和着酷暑炎热。面对暑热,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唐代王毂在《苦热行》诗云:“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诗人简直把高温环境比作大洪炉炙烤人间。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暑景方徂,时惟六月。大火飘光,炎气酷烈。”“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在这样炎热季节里,前人没有空调、电扇和冷饮,如何纳凉消夏?其实,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众自有应对夏季暑热的方法。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众就是依靠一把扇子乘纳凉,消夏避暑度时光。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馆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小学生课本中,就有关三伏天民间纳凉的课文内容一起感受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学课本内容以儿歌形式记述“乘风凉”,其内容:“日子长,扇子忙。忙到晚上,去了一个太阳,来了一个月亮。月亮光光,好乘风凉。”该篇课文图文并茂,文章之中刻画一名乘风凉中的小朋友手持一把蒲扇,月圆之夜站在栏杆边,遥望天空中的月亮有所思悟。身边的一棵大树,树叶在月光下随风舞动。小朋友凝望着月亮思绪万千,忘记了炎热之气,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夜晚的凉风丝丝,而吟出赞美诗篇。炎炎夏夜,解衣纳凉,但觉天上繁星闪动,月白风清,此景此意,自然而然也凉快了。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同样是“乘凉”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为:“夏天的晚上,我在院子里乘凉,我的祖母也在院子里乘凉。”这篇文章图文并茂,配有一副插图。插图之中,文中作者的祖母躺在躺椅上,慈颜和蔼,手持团扇,作者坐在祖母身边,手拿蒲扇,祖孙二人各手持扇子,扇风取凉。祖母给孙子讲起故事,孙子洗耳恭听,祖孙二人沉浸在一讲一听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忘记了暑气热燥,心静自然凉。夏夜里凉风丝丝,故事绵长,一幅和谐、幸福、喜悦的消夏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唐朝白居易《消暑》诗中的“心静自然凉”是这样表述的。“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全诗写的是纳凉,从自家的庭院楼阁到附近的水榭凉亭都成为纳凉胜处。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亲水”是古人人避暑的选择之一,对古人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有树的地方就有阴凉,都是纳凉好去处。前人有许多夏趣活动,消解暑意。同样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小学生国文课本题目是“夏天的早上”。原文内容为:夏天的早上,我环绕着湖边慢慢的荡浆。我爱那出开放的莲花,好像是穿了淡红衣的小姑娘。我更爱那莲叶上的晓露,好像碧玉盘里盛着珍珠一样。啊,碧玉呀!珍珠啊!多少穷人们的肚子里饿的正慌,你们可能为他们帮帮忙。
        文中刻画出一幅夏季早晨池塘风景图画。池塘上空有一双燕子在柳树间飞舞,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划着小船,看着莲蓬和莲叶在思考,这种清爽清新凉意的夏天早上,让人感觉到并不是暑气逼人,而是有一种悲天悯地民众情怀。小朋友渴望如碧玉盘的莲叶,以及莲叶之中如珍珠的露珠给饥饿的民众带来物质帮助。这种池塘边划船小憩,畅闻荷香,爽气沁人心脾之自然美感,使人忘记忧愁,忘记烦恼,忘记暑热,把身心融入到自然中,把民众疾苦挂记心间,一切暑热顿消,清廉之气满人间。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课文之中所提及的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我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在传统社会中,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扇子主要材料有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成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扇子是古代老百姓纳凉的主要器物。用香蒲叶或蒲葵叶做成的扇子俗称蒲扇,民众多用的扇子就是一把大蒲扇,即实用又物美价廉。扇子,不但实用,而且还是装饰品,文人雅士、小姐贵妇们的随身高雅之物。“文不离扇、武不离剑”是古代对文臣武将的描述,也是标配,诸葛亮羽扇纶巾智慧无穷。说书人、说相声演员一上台就会手拿一把折扇,既是一种道具,也相当于过去艺人登台时用的醒木。古代小姐、贵妇,也喜欢扇子,她们喜欢用绢宫扇、纨扇、团扇,最好有樟木或者檀木的清香味儿。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就爱用扇子,却是折扇,绢面竹骨,上面有大团的牡丹。该课文中小朋友的祖母使用的就是团扇,彰显祖母稳重之气。夏日长,扇子忙,一把扇子乘纳凉----前人夏天乘凉消暑的那些往事

        一把扇子消暑夏,清风徐来凉意纳。静气养神自然凉,暑气消除安度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