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2016-12-11 18:34:00)
标签:

文献南阳

皇粮国税博物馆

二十四节气申遗

包公辞朝十二月农事

公历与二十四节气

分类: 教育史料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和优秀的实用文化遗产,历时两年申遗成功。此是中华民族可喜可贺的大事,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河南曲剧《包公辞朝》唱响大江南北,剧中扮演人物包拯唱的兰文祥老师所演唱的“十二月农事”,唱腔优美,独具风采,刻画人物准确,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的群众耳熟能详,时不时能哼上几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包公开唱“十二月农事”前先独白“二十四节气”。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立冬小大冬寒寒,二十四节勤农事,不懂节令怎种田”。最精彩的则是他对皇上的一段唱,把一年十二个月每月的农事、民俗唱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重要作用言之详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侨的生产生活。“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皇粮国税博物馆以收藏农业史料文献为主,馆藏大量的民间契约皆以农历历法为计时标准,历法是一个国家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收藏一批“农家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民俗以“二十四节气”安排一年的各项农事活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最重要历法,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民生产生活数千年,尤其在中原地区,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谚语比比皆是。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的编制,和阳历即公历的历法并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每次修订的《新华字典》后面一定附录“二十四节气”表和“二十四节气”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便于阴阳历对“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换算。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农耕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长期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编制“二十四节气”,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被多民族所共享,甚至影响到周边一些国家。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规律,把“天人合一”思想提升为对自然界认知的最高境界。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也是中国对整个世界自然规律生存的伟大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