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赊店商号印章所蕴含的商业文化理念

标签:
南阳文献皇粮国税博物馆赊店老商号义兴魁双盛久 |
分类: 商品贸易文献 |
清代赊店商号印章所蕴含的商业文化理念
----------同中兴旺
义兴为魁
繁盛长久 买卖双赢
皇粮国税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四枚清代商号印章,这四枚木刻清代印章有商号印章两枚分别是“義興魁”和“雙盛久”,姓名印章一枚,压数章(财神像)一枚。据捐赠人姜先生讲,此四枚印章(如图)是多年前在社旗县赊店老街旧城改造过程中从墙缝里所得。 
赊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是中国清代商业发展史的一个典型缩影。享有“天下第一店”的美誉,
民间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称。清代 鼎盛时期,全国有13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500 多家商号云集,街道分行划市,相聚经营,生意兴隆。
赊店镇作为清代的一个著名商业古镇,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厚重的商埠文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商埠文化之标本。古代的商人根据自己经营的项目和经营理念要给商号起名字,此两家商号应是赊店五百多家商号中的两员。 
这四枚商号章和姓名章各长十厘米、宽高各三厘米,压数章(财神像)长四厘米宽二厘米、高三厘米,四枚印章均呈覆斗状。刻字庄重沉稳,刻像线条流畅逼真,包浆自然保存完好。通过对印章的仔细研究,发现商号章“义兴魁”印章的繁体“興”字与正常的繁体字有不同之处(如图)。此印章保存的较完好,印章字体均为楷书,而且字体庄重沉稳,并没有出现刻字断裂现象。但是体“興”字的左上部撇竖没有连接,中间“同”字的内部“一”和“口”和左边的竖错位连接。 
商号印章多用于商号的合约签订、票据加盖、商函来往等正规文书上,一般不会出现这样低等错误。就此,通过翻阅历代大量有关商号文化内涵的资料并请教民俗专家和文字专家,通过研究此字包含四个字,解读为“同中兴旺”。古代的一些商人总会在文字中寄托一些人文思想,同时起到防伪效果,会把一些字故意写错,有的多些点画,有的少些点画,有的字体离合,有的笔画错位,此“興”字正是这种现象。通过全面解读,“义興魁”商号所蕴含的商业思想是“义冠天下
同中兴旺
义兴为魁”。
而“双盛久”商号的商业思想为“繁盛长久
买卖双赢”。压数章(财神像)文财神双手拿“一本万利”吉语条幅,“一本万利”是天下商人共同追求。唯有不同的是赊店商人在“诚信为本”、“义冠天下”和“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把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买卖双赢作为当时商人经营的哲学基础,成为商人精神价值观的核心。 
山陕商人坚守着这种职业道德和商业操守,把这种经商理念体现在山陕会馆的建造上。晋陕二省商人多发迹于赊店,他们为了“敬乡神,安旅故,叙乡谊,通商情,立商规,兴义举”捐银数万余两建立同乡会馆——山陕会馆,如今赊店还保存有堪称天下一绝的山陕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