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写个卷首语

2023-04-27 01:49:39

见少年《在身边》遂想起起初纪年,要从青春说起,遂想起《2019天津卷·你还在我身旁》,想起逆流的时光,想起《沁园春》与《芣苢》,想起《必修一》宛然如诉,在序幕徐开的扉页向你说起诗意。

此刻,如说起诗意,你怦然上膛的是一梭子考点,秘诀,分条序列的是你点字成兵、行阵森严的要点,此则为师之幸矣!而转念,却不免有为学日益之忧。是的,青春的战场,银鞍白马,飒沓流星,思路是我们最狂飙驰骤的通途,思维导图是我们最浩荡蔓延的版图。谁的青春不是在兵荒马乱的篦齿里葱茏竞秀,灼灼真知亦在凌獵隳突的笔阵间滴定显影。我们在公式定理里风驰电掣,愈发的目无全牛,游刃恢恢,但是丁厨子依然告诫我们要怵然为惕,要动刀甚微,要行止栖迟,看!他到最后还揪着心,捏着胆囊给你示范呢。板桥先生四十年潇潇画竹,到头来依然是冗繁削尽,写到生时是熟时。纯熟了,我们还练什么,文武千年,道系一身,一笔是对,两笔是错。都学会了,我们还上学么,技近乎道啊,可是道用你的话说,“太抽象了”,太抽象!

是的,抽象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共相吧,理念的世界是否是绝对的真实,我们兀兀穷年也许终究浩茫。但我们从群山万壑中跋涉泥泞的时候,渌水松涛是抽象的回音么?雪泥鸿爪未必要按图索骥。春归如逝,比如一小块镁在纯粹的氧中剧燃耀目,如鲜花着锦,天纵异彩,生命中最纯粹的研学时光,尺璧寸金,走过,你才知道它有多么华贵无比,宝气横绝,当时年少的我这么说,滟滟随波,后浪如昨,而今,你依然当如是说。

往昔,多少认知的燧石与凌厉的锐气磨砺碾磋,淬炼如丹。璀璨如午唱的歌词,晶莹若伴读的星子,在你于宿舍楼群间一瞥天心印月,在你于教学楼下细嗅石楠沁芳繁朵,骊歌清唱时,每一星苔花,每一滴草芽,每一剪鸢尾花,都会因你的别有怀抱而诗意勃发,你读过《人间词话》的,我觉得诗词诗意很美,词话很美,而青春的你很美,奋斗的你的样子很美,有些美终究是无关功利,在回望间物我两忘,那一刻很美,而我们于斯邂逅,无言其美。这就是距离的效应吧,尽日闲窗生好风,无意山水自从容。最后不是叫你闲,而是教你学习闲,有门里望月的淡然冲和,和气生才,有门隙窥月的好心,持恒抱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度轮回一度真,我希望你抽象得九转仙丹,是为你日日修习的道心,我愿你具象得三叠阳关,是为你体悟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从书本走出来的,还要在回到书本里去,先哲说万法归一,知行相系。信息斑斓芜杂,而质地精粹的被你抽象进生命的肌理,当其有以为功,当其无以为用,方才真正的化为你一种生命的能量与涵养的境界。求知进学将思考注满,而定静生慧,沉下来让浮渣泛滓滤去,思维似般若徐徐生香。费伯说:上等的作家经常触探生命。那么上等的学者呢,我相信你历久弥坚的刚毅,如重剑无锋刃,而所向无空阔。回到布拉德伯里的《华氏451》,我们跑完了一段长路,漫长的寻觅,偶遇美好的事物,我们要坚信美好,相信诗意,相信那些繁花锦绣的簇簇真善美,因为它不止于六月的芳华,亦然能使未来每一个日出发出更纯净的光辉。是为题记,愿蔚然如你。

法桐树的群歌狂嗨的早安隆回,而转念,有夫子道穷之叹。这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

籍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们有质。那么这个质到底是什么?在费伯看来,质代表肌理,代表着毛孔,代表着特征,是指每一平方英寸所真实记录的生命细节,生命细节越丰富,那么就越有知识。

费,中等资质的作家轻描淡写,等而下之的只是强暴它之后,让它招蚊惹蝇。

“信息的质”专门指那些经典著作所记录的生命现实,只有上等的作家才能够写出信息的质。余华的《活着》写出了穷苦百姓生命的苍凉,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写出了面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写出了老当益壮的灵魂,梭罗的《瓦尔登湖》写出了生命的恬静与壮阔。这一本本著作里清晰而鲜活的细节,让我们窥探到生命的肌理,让我们感受整个世界和人性的伟大。这就是无用之书的质,带给我们无限的价值,力量和营养。

2.消化信息的闲暇

有了信息的质,并不代表我们能够消化这些质,能够把质转为我们内心的纹理,成为心灵力量的一部分。如何消化信息的质?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闲暇,这种闲暇并不是空暇,只是一字之差却千差万别,闲是一种心境,门内有木,虽闲却有物,所以闲暇不是空暇,是思考的时间。

思考是把脑袋填满,并且在填满的情况下不断运转整合,清理无用的东西,整合真正有用的知识,把质与质之间的连接夯实,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形成个人独立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进而为你的人生提供源源不断成长的力量。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社会中人们真正思考消化信息的闲暇究竟有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指出:

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占每日除睡觉之外时间的比重高达18.3%,也就是说当代中国人醒着的时间约20%是交给互联网的,这说明了中国人空暇的时间大多都在上网。

上网的时间过得飞快,巨大的信息填充着所有人的空暇。人们在信息流中翻滚,却没有时间去思考。换句话说,人们有空暇却无闲暇了。

没办法静下心来思考,时间都被信息流占用,外界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影响一个人,塑造一个人,不留半点时间让你去思考你所接收到的信息正确与否,更不留半点时间让你去反思你之所以成为现在这副模样的原因。

在《华氏451》中,就算没有预言到智能手机的出现,却预言到了电视墙。作者认为电视墙占用了人们大多数时间,她们叽叽喳喳的和人类争论,传递着很多无用的信息去占用人类的时间。他们用速度去迷惑你。作者的电视墙何尝不是放大版的智能手机呢?

只有脱离这些聒噪的电子设备,才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书籍所传达的意义,才能够好好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够真正塑造一个独立自主,不受外界影响的自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书接受信息的质,而不去思考,那么只会让自己迷茫。所以请放下手机,远离电脑,匀出时间,静静思考所阅读的书籍传达的思想,去质疑,去争论,去吸收,然后将其精华糅合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让它为你更独立的人格,更精髓的思想添砖加瓦。

3.依照前两样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

获得信息的质,拥有用来思考的闲暇时间,还不能保证阅读一本书就有用。因为还差一个很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依照前两样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用白话解释一下,就是说:

阅读优质书籍,并积极思考,同时将思考结果用于实践。有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你获得真理,并且反复思考真理,但你却不去实践,或者你根本无法实践,那么你永远也无法真正论证“真理”的准确性。

《华氏451》中有一个非常悲惨的人物——消防队长比提。因为工作需要他饱读诗书,并且能够出口成章,但作为一个消防员,他要论证书籍是有害的,所以他无法用实践去论证他所看的书籍传达的真理。于是,比提成为一个矛盾的人,经典著作的真理在他的脑袋里撕裂他的思想,但他却无法验证真理,他没有权利将真理用于实践。矛盾的他最终选择激怒蒙塔格打开火蜥蜴,一把火烧了自己。

比提队长饱读诗书又有什么用呢?没有运用知识的权利,读书便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很庆幸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是《华氏451》中所描述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阅读,有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也有将知识用于实践的权利。让读书变得有用的三要素,我们都有。那么请一起打开一本书,好好阅读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音乐的描写 后一篇:荷塘月色教案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