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高考扣课本
(2023-03-27 15:31:26)分类: 小说 |
一、心理描写的方式:
1.直接描写式:
内心独白(包含抒情独白式,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自由联想;
心理分析(即议论性描写,多为作者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2.间接描写:
以动作、语言、神态等暗示心理;
以环境暗示、烘托心理;
以人物本身的梦境、幻觉写心理(幻觉、梦境展示式)。
二、心理活动作用
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或促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
类型举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示例一:内心独白。
海明威《老人与海》:“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
《复活》:“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
《变形计》:“天啊,”他想,“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微纪元》: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采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安娜·卡列尼娜》: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
示例二:自由联想。
《老人与海》:现在离陆地不会太远了,他想。但愿没人太为我担心。当然啦,只有那男孩会担心。不过,我相信他会对我有信心。好多上了岁数的渔夫也会为我担心,还有不少别的人也会的,他想。
(这是老人对自我的鼓励与肯定,通过这种方式唤起自己强烈的斗志,充分展示了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示例三:心理分析。
《复活》: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作家直接站出来,以第三者的身份剖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矛盾,揭穿他的“善”与”恶”两种思想的斗争。这种手法能够随时变换角度,步步深入,把人物内心世界最隐秘的东西和盘托出。)
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示例四:以本人言行、动作、神态、表情写心理。
《复活》:“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如今的悲惨境遇,其内心的深深愧疚与负罪感。)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运用语言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聂赫留朵夫复杂的心理状态。既写出了他直面现实、真心认罪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内心还有所顾忌,有些羞臊,他的忏悔之情还没有充分、坦诚地表露出来。)
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借助神态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希望破灭后深感羞辱、痛苦、绝望的心理状态。)
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声来。
(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后,急于想得到她的谅解,悔恨、内疚的复杂情感。)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
(语言描写,展现了玛丝洛娃饱受伤害后麻木而冷漠的内心世界。)
刘慈欣《微纪元》: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神情的描写;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等,都很恰当的表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写阿Q“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的动作描写,用精神胜利心理无情虐待自己。
示例五:幻觉、梦境展示式。
川端康成《秋雨》: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曹雪芹《宝玉挨打》: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梦境既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处于下层地位的人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现实。
茅盾《子夜》: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
示例六:以环境暗示、烘托心理式。
《大卫·科波菲尔》: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
(借助对货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这里的极度破败、肮脏。而这一切给大卫的内心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留下了心理阴影,以至于一旦想起,便记忆犹新,宛如近在眼前。)
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就跟我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烘托大卫科波菲尔打量货行时灰暗的心境。)
《平凡的世界》: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他典型例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老人与海》“内心独白”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文中除了描写有关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还有大量的老人的内心独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面对挑战,老人先后说出“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我杀了它是出于自卫,而且我干得很干净利落”“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等话语:
便于读者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解读人物的性格。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用语言毫无隐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从灵魂深处去理解人物的性格。
让主人公形象更鲜明,更好地塑造出老人硬汉的性格。这些内心独白,真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真实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反映出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表现了圣地亚哥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
通过内心独白揭示出面对困难依旧优雅,精神上永远不被战胜的主题。
内心独白具有深刻的哲理,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义。
2.《复活》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答:初见玛丝洛娃,他真诚忏悔、赎罪;当看到她索要钱而透露出堕落时,他复活的心在犹豫、动摇;最后,他决定拯救她,希望她精神苏醒。
3.《复活》“言为心声”,不同地位、身份、经历、思想、性情的人,其言辞往往是不同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对话中多次出现省略号,这是很值得玩味琢磨的,试找一处加以赏析。
答:作为陪审员,聂赫留朵夫发现受审的女子是自己以前玩弄过的清纯姑娘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内心深处的人性促使他觉醒,因此聂赫留朵夫到狱中探望玛丝洛娃时,他的语言变得吞吞吐吐,“我想见见您…”“我来是…”“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这样的语言反映了聂赫留朵夫想要赎罪而又害怕赎罪的矛盾心理,他是受过教育的贵族青年,狱中见面的情境在他内心深处引起波澜,但他的身份又令他的语言是克制的,他的灵魂“复活”有一个从犹豫到坚定的过程,这样的表述才符合人性,才能折射出聂赫留朵夫的人性觉醒的不易。
4.《变形计》卡夫卡善用心理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物异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而表达创作意图。请举出本文中的两例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加以分析说明。
答:“闹钟正在矮柜上滴答作响……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已经过了六点半了……下一趟火车七点钟开,要赶这趟车”,这段关于时钟的描写,表现出主人公格里高尔内心的紧张焦急,可见其工作压力之大和工作责任心之强。“父亲握起拳头,露出一脸敌意,好像他要把格里高尔推回到他的房间里去似的……随即用手捂住眼晴哭了起来,以致他壮实的胸脯颤动不已。”这段文字写父亲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反应,表现了父亲冷血无情、野蛮强横的形象。
5.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节选《做客》请简要分析文中孙少平去润叶姐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孙少平接到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的邀请后,很惶恐、矛盾,不知所措。他一方面对润叶姐有亲切的感情,见她是乐意的。但另一方面,想到要去县革委辅助人家,因自己现实的窘况而为难。
润叶到宿舍来找他后,他只好跟着润叶姐去“做客”,从学校到润叶姐二爸家的路上,他都被紧张感包围着,“咚咚地跳”“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都可看出他的紧张。
从润叶二爸家出来后,他的心情变得无比轻松了,眼前的夜景也变得分外美丽了。
6. 刘正权《王孙》小说中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开头部分晋升无望,沮丧失落。小说开头部分写“他”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警告,感到晋升无望。沮丧失落。治疗后心情好转,恢复信心。在老中医的治疗下,他身体好转,逐渐恢复信心,“有了出去走一走的欲望”。最后幡然醒悟,坚定决心。通过老中医的介绍,了解了黄芪的特点,幡然醒悟,坚定了背水一战治理污染企业的决心。
7. 陆涛声《挑脚》文中画线部分是荣福挑小麦上船的情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荣福的心理活动。
答:上船前,准备充分,信心十足。荣福挑320斤的小麦,并事先多准备了一根茶缸粗的毛竹杠棒,表明这表明他对比赛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预想和准备,赛前就有必胜的信心。挑小麦踏上船站定后,轻松自得。对荣福“故意耸耸肩晃了晃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将三百多斤小麦挑到船上之后的轻松自得的心情。挑小麦从船上返回岸边时,满足与自豪。对荣福“稳笃笃”“不紧不慢”以及望着长根气都不喘的描写,表现了他战胜长根的满足与自豪。
8.
蒋冬梅《伊芝花》因为乡长的一句话,大大咧咧的伊芝花竟然成了有心事的人了。请分析伊芝花的心事是什么?这样安排结尾有何好处?
答:心事:根据伊芝花大胆泼辣,敢作敢为的性格她的心事应该是琢磨什么时候走马上任,如何管理好村子,提前筹划村里工作了。
好处:丰富了人物形象前面的描写伊芝花给人大大咧咧的印象,但结尾一段又刻画了他细腻有责任心的一面,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伊芝花到底在想什么?作者采用留白手法让读者用想象来补充这样的结尾,含蓄蕴藉,增强了艺术张力。
9.茅盾《春蚕》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繁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紧张焦灼);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不得已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又气得生了病(生气)。
10.(德国)海因里希 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其实是“我”的内心独白。作用是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我”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实可感。这里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一篇:叙述视角叙述与视角等23高考
后一篇:23四省市适应的命题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