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王建精卫

(2022-11-23 19:29:03)
分类: 教法课思
唐·王建《精卫词》译诗
精卫啊精卫,
是谁让你来填平这苍茫浩阔的大海?
看那海边苍青的石子木块累累堆积!
你誓要茫茫沧海变成干涸的池塘啊,
海中的鱼龙水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衔取坚硬木石?
看那山中草木都已没有了完整枝丫!
一大早就开始在山中林间忙碌不停啊,
到日暮天黑仍奔赴这辽远无边的大海。
你不辞辛苦劳碌,奋飞穿行不息止啊,
以至羽翼折损,被这汹涌的波涛吞没。
只要峻岭高山的木石没有搬完衔尽啊,
只要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填平啊,
我精卫一天也不会停歇!
宁愿我一人身死赴难啊,
百姓子民不再葬身鱼腹!

【按】1.遍查网络,未见网上有唐·王建《精卫词》译诗,为方便解读,故参考各版词典注释各家解说以白话文将之译出,觍颜认为乃首译(2018年6月26日19:10改定),拥有著作权,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本人授权同意,不得私自刊登、转载、播放、使用等;不得用于非法及其他商业活动。
2.一二句“精卫啊精卫, 是谁让你来填平这苍茫浩阔的大海?”原作“精卫,谁让你来填平这苍茫的大海?”最初作“精卫啊精卫,谁让你来填平这苍茫的大海?”
3.“你誓要……”原作“你要这……”,最初作“你只愿能让这……”。“茫茫沧海”原作“茫茫大海”。
4.“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衔取坚硬木石?原作”“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口衔坚硬的木石?”最初作“看你口喙伤痕累累,难道因为整天口衔坚硬的木石?”
5.“看那山中草木都已没有了完整枝丫!”原作“看那山中的草木都没有了完整的枝丫!”
6.“到日暮天黑仍奔赴这辽远无边的大海”原作“一直到日暮天黑还在口衔木石投进这辽阔的大海”。
7.“只要峻岭高山的木石没有搬完衔尽啊, 只要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被填平”原作“只要峻岭高山上的木石没有搬完衔尽啊, 只要这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被填平”。
8“你不辞辛苦劳碌,奋飞穿行不息止啊”原作“你辛苦奔波,飞行不息啊”。
9.“以至羽翼折损,被这汹涌的波涛吞没”原作“以至羽翼折损,劳累过度,被这汹涌的波涛吞没”。
10.“只要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填平啊”原作“只要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被填平”。
11.“我精卫一天也不会停歇”原作“我一天也不会停歇”,无“精卫”二字。
12.“宁愿我一人身死赴难啊, 百姓子民不再葬身鱼腹”原作“宁愿我个人身死赴难啊,也不愿再看到百姓子民葬身鱼腹!”

【附】唐·王建《精卫词》原诗: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累累。 
但得海水作枯地,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生还。
(配图源自网络,在此致谢作者及上传者,感激不尽!)
【附相关链接】
【链接1】王建《精卫词》,一首今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039703526499275&wfr=spider&for=pc
【链接2】远古神话:《精卫填海》赏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6895284823976&wfr=spider&for=pc
【链接3】诗词 唐·王建 精卫词 https://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8522
【附】译诗初稿:
精卫啊精卫,谁让你来填平这苍茫的大海?
看那海边苍青的石子木块累累堆积;
你只愿能让这茫茫大海变成干涸的池塘啊,
海中的鱼龙水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看你口喙伤痕累累,难道因为整天口衔坚硬的木石?
看那山中的草木都没有了完整的枝丫!
一大早就开始在山中林间忙碌不停啊,
一直到日暮天黑还在口衔木石投进这辽阔的大海。
你辛苦奔波,飞行不息啊,
以至羽翼折损,劳累过度,被这汹涌的波涛吞没。
只要峻岭高山上的木石没有搬完衔尽啊,
只要这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被填平,
我一天也不会停歇!
宁愿我个人身死赴难啊,
也不愿再看到百姓子民葬身鱼腹!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 唐·王建《精卫词》译诗商榷(2018全国卷三)_李中彦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bd74f0102y8my.html
    “一是:“只要大海还没有填平,我精卫都不放弃坚持到最后一息;但愿我死后还有子子孙孙,生生不惜,填海不止,继承我移山填海的遗志。”
    这是精卫奋斗不惜的精神自我抒发。
    二是:“只要大海还没有填平,我愿牺牲自己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这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网上署名“东泉”的网友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192982,把末两句翻译为:
    “只要凶狠噬人的大海一天没有填平啊,我精卫一天也不会停歇!宁愿我一人身死赴难啊,百姓子民不再葬身鱼腹!”
    对于以上三种理解,我们认为第一种更符合原诗的逻辑。
    至于第三种,也是理解为精卫的回答,强调他填海的原因是为了子孙们免遭大海吞噬的危险。动机上并无不可,但翻译上与原文有出入,原文的“子”可以理解为“子孙”,也可理解为“你”,但理解为“百姓子民”则比较费解,不知有何依据。”
    【商榷】窃以为“子”字译为“子民”、“百姓”并无不妥。依据如下:
    1.据百度百科:子,汉语一级字,读作z或zi,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婴儿,引申指儿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女儿、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还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结果实等含义。 (基本信息栏主要内容来源:汉典网 )
    2.子的解释|子的意思|汉典“子”字的基本解释 https://www.zdic.net/hans/子 :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3.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最小的女儿,名唤女娃,后溺水而亡,化作精卫鸟。炎帝乃部落首领,精卫是部落首领炎帝之女,故将部落民众称为“子”、“子民”并无不可。

    2021-01-02 02:42  
    东泉回复: 2021-01-02 02:46

    且“子”译为“子民”、“百姓”窃以为更能展现精卫崇高的精神品格献身精神。

    [跟评] 3楼
  • 高考语文:王建《精卫词》原诗、翻译及赏析(陈庆烈)_锦江书灯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c520c0102xc69.html#commonComment
    ——这个是否有抄袭之嫌?

    2018-09-11 02:08  
    [跟评] 2楼
  • 多谢@苦尽甘来1803 诗友点赞支持鼓励,不胜感激,夏日安好!

    2018-06-27 13:24  
    [跟评] 1楼


关于 条例 客服 工具 会员 诗集 APP
诗词吾爱网 ©2009-2022 沪ICP备16053388号
https://www.52shici.com/css/img/ghs.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665.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