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的高考变化

(2022-11-23 19:25:54)
分类: 教法课思

未来语文将成为高考杀器 高一高二别再打无准备之仗

2018-07-23 16:48高中生学习

摘要:今后高考的“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很多人并没有关注,或没有重视。

所谓“最难高考语文年”,来得如此猛烈!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考题:所有人都喊难!

但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料到!2017年一系列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公布时,今后高考的“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很多人并没有关注,或没有重视。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254.jpeg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就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一次讲话-——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还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他说:

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

2016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温儒敏继续抛出“炸弹”:

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是:“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

因为在温儒敏看来,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所以教改必须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

温儒敏谈到改革的原因:

高考以前爱考实用文,一个文学类,一个应用类,二选一,“有一年考了刘震云的一篇小说,结果选他的文学类题目答题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选了应用类的。我们发现之后,第二年就调整了。现在文学类也要考,应用类也要考。否则,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最终文学教育也崩溃了”。

预计未来高考中,命题人会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考生在备考中不仅要适当做题,更要大量阅读。应该读哪些书呢?中外文学名著、古代文化经典、有益的报刊等。面对这些书刊,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阅读呢?

1.文学名著阅读,侧重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节内容、主题思想,不需要对细枝末节的情节进行死记硬背。一定要对人物、主题等读出自己的真实、独特见解,并请教老师,自己的解读是否合理。

,侧重理解文化经典的内涵、精髓,不要单单死记硬背字词解释、文化常识。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从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3.报刊要读“中国好故事”,选择好有益的课外刊物后,要把阅读重点放在伟大祖国取得杰出成就方面的新闻、评论,阅读时要关注材料中的词语运用是否正确,语段中是否有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材料中哪些词句的运用值得借鉴,材料的论证思路是什么等。还要重点关注社会问题方面的调查报告,这是未来高考命题选材时的新重点。考生要提高阅读速度,在速读中比较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作者观点、大数据方面的异同。应做到权衡利弊,判断正误,比较得失,评价影响。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288.png

仔细看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II、卷III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这3个方面:

1. 阅读能力差=做不完

“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651.png

翻开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307.jpeg

2. 不读名著=不会做

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题目(10分):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610.jpeg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532.jpeg

网友叫苦连天,但这10分是送分题。

早在2017年1月10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就已经公布: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将出版,且今年北京高考语文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这几本。

北京考试院做到了说话算话,而不会做的那群人,一定是不读名著的人!

虽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过是问问作者、年代等“背诵题”,哪怕你不读书,只要记下这些要点就不会太丢分。请看看今年北京语文卷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这样的问题,试问:如果没读过这些名著,怎么答???

是的,高考正在惩罚那些不读名著的学生!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367.jpeg

3. 不积累古诗文 = 重本变二本

不管是全国卷I、卷II、卷III,单古诗文考察就占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

也就是说在北京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古诗文+名著】占到了54分的比例!

这分数意味着什么?拿到它,大专变本科、二本变重本、211变985。

但如果不读古诗文、不看名著,这几十分怎么拿?不得不说,高考语文变难了,因为它不再只考课本和文学常识,而是在考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323.jpeg

不仅如此,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110.png

(来自财经网2018年5月讯)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读名著行不通!

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

不会写作行不通!

轻视语文行不通!

http://upload.iqdedu.com/2018/0723/1532335698146.png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份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5份,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而且有大量试题直接或间接地来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后是否能认真思考、独立思考。

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来看,综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能力。

文学类文本,注重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如全国卷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考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全国II卷第6题要求考生体会并简析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全国III卷第6题“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古代诗歌赏析艺术特色,都着眼于考查“鉴赏”这一关键能力。

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论证结构和手法的基础上,洞悉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如全国卷第2题讨论“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实用类文本,需要准确解读材料,筛选整合信息,还要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社会价值和影响”,如全国卷多个文本材料相互呼应,附以一组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对实用文本的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进行全面考查,也赋予“实用”以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从阅读材料的选择来看,突出时代性和问题性,引领考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如——

全国卷《“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突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全国卷《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突出在命运共同体的诉求中,如何理解建构社会弹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3则新闻报道,要求考生分析3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社会。

如果考生平时不注重对社会热点、新鲜材料的关注和阅读,面对这些核心问题和前沿问题,回答起来就会苍白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