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步法和手法
一,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两脚的距离,角度所分的步法:
1,正步:左右两脚脚尖向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一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宽,叫做正步。
2,隅步:左脚两脚脚尖向着同一个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半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半宽叫做隅步。按照八方线测定正,隅步的度数时,正步:前脚脚尖或脚跟,和后脚脚尖或脚跟,站在其面向四正方向(东,南,西,北)约30度的同一斜线上者,叫做正步。若前脚,后脚的两脚尖或者两脚跟站在同一隅线上约45度的,叫做隅步。
(二)由姿势所分的步法:
(三)1,自然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一个立脚,两脚外缘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胯宽。如预备式初站时的步法,及合太极收式后的步法。
2,平行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外缘之间距离约为本人肩宽。如预备式第二动开步后的步法。
3,弓步:重心在前脚,弓膝(膝盖与脚尖上下对正,膝左右侧亦与足大指,足小指对正,勿向前闪或左右歪斜);后腿弯舒直,后脚跟要蹬直,后脚掌全部虚着地(正,隅步皆如此)。如揽雀尾第二动;左右斜步搂膝第二动。
4,坐步:后腿弯曲,身体后坐,尾闾对正脚后跟,重心在后脚;前腿舒直,前脚脚跟虚着地,脚尖上翘(正,隅步皆如此)。如揽雀尾第一动;左右斜步搂膝第一动。
5,骑马步(又称马裆步);两脚并列分开,两脚尖向外斜(小丁八步),中间距离为两脚长,两腿弯曲,身在两脚之正中蹲坐,重心平均在两脚。如斜单鞭第二动;扇通背第二动。
6,虚丁步:右脚横置,左脚直立;左脚尖虚着地,左脚跟靠于右脚里侧,左腿部微屈,形如丁字形。如:左探马第一动和高探马第二动。
7,拗步:弓左膝,右掌前按,或弓右膝,左掌前按,皆为拗步。如搂膝拗步第八,十动。
一,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两脚的距离,角度所分的步法:
1,正步:左右两脚脚尖向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一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宽,叫做正步。
2,隅步:左脚两脚脚尖向着同一个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半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半宽叫做隅步。按照八方线测定正,隅步的度数时,正步:前脚脚尖或脚跟,和后脚脚尖或脚跟,站在其面向四正方向(东,南,西,北)约30度的同一斜线上者,叫做正步。若前脚,后脚的两脚尖或者两脚跟站在同一隅线上约45度的,叫做隅步。
(二)由姿势所分的步法:
(三)1,自然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一个立脚,两脚外缘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胯宽。如预备式初站时的步法,及合太极收式后的步法。
2,平行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外缘之间距离约为本人肩宽。如预备式第二动开步后的步法。
3,弓步:重心在前脚,弓膝(膝盖与脚尖上下对正,膝左右侧亦与足大指,足小指对正,勿向前闪或左右歪斜);后腿弯舒直,后脚跟要蹬直,后脚掌全部虚着地(正,隅步皆如此)。如揽雀尾第二动;左右斜步搂膝第二动。
4,坐步:后腿弯曲,身体后坐,尾闾对正脚后跟,重心在后脚;前腿舒直,前脚脚跟虚着地,脚尖上翘(正,隅步皆如此)。如揽雀尾第一动;左右斜步搂膝第一动。
5,骑马步(又称马裆步);两脚并列分开,两脚尖向外斜(小丁八步),中间距离为两脚长,两腿弯曲,身在两脚之正中蹲坐,重心平均在两脚。如斜单鞭第二动;扇通背第二动。
6,虚丁步:右脚横置,左脚直立;左脚尖虚着地,左脚跟靠于右脚里侧,左腿部微屈,形如丁字形。如:左探马第一动和高探马第二动。
7,拗步:弓左膝,右掌前按,或弓右膝,左掌前按,皆为拗步。如搂膝拗步第八,十动。
8,顺步:弓左膝,左掌前按,或弓右膝,右掌前按,皆为顺步。如扑面掌第二动。
9,一字步:两脚一前一后(弓步或坐步),前脚里侧与后脚里侧在一条直线上。如野马分鬃第二动并步之动作,退步跨虎第一动放手撤步之动作。
10,倒八字步:两脚左右分开,一虚一实,两脚尖斜相对,两脚脚跟向外开,如倒八字形。如左右斜步搂膝扣脚到八分之一的步法。
11,仆步:两脚尖均向前方,平行分开,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两脚长(与骑马步同),左腿弓膝,身向右腿下座,腰须竖直:左腿舒直,左脚脚掌全部虚着地,重心在右脚。如:下势之步法。
9,一字步:两脚一前一后(弓步或坐步),前脚里侧与后脚里侧在一条直线上。如野马分鬃第二动并步之动作,退步跨虎第一动放手撤步之动作。
10,倒八字步:两脚左右分开,一虚一实,两脚尖斜相对,两脚脚跟向外开,如倒八字形。如左右斜步搂膝扣脚到八分之一的步法。
11,仆步:两脚尖均向前方,平行分开,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两脚长(与骑马步同),左腿弓膝,身向右腿下座,腰须竖直:左腿舒直,左脚脚掌全部虚着地,重心在右脚。如:下势之步法。
前一篇:太极拳的八方线和圆周度数
后一篇:写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