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先抑后扬写法
一、先抑后扬就是写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是“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因此,为了表达这种情形,就有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中考作文一种很实用的结构方法是先抑后扬。
没有洼地,不显高山;没有浪谷,不见浪花。事物总是有着特定的结构,在结构中形成比较,在比较中使该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人们抓住了这一规律,运用于文章的写作,形成一种实用的写作方法,就叫“先抑后扬”。先抑后扬是写文章的技巧,也可以作为写作文的结构方法。
中考作文尤其不要忽略这种结构方法——可以形成结构,深化主题,去掉平直。
文如看山不喜平。大家都厌恶写作文平铺直叙、罗列、流水账,而要不平铺直叙、罗列、流水账,先抑后扬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所谓的先扬后抑就是“扬弃”,就是发扬与放弃的统一,是扔掉一些和留下一些的统一。想要发扬、放开,就要先控制、压抑,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开始的部分先控制压抑,蓄势待发,压抑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发扬放开、发扬。有点儿像生活中说话的“弯弯绕”,她本来是要说自己真正的主张,可是先兜圈子,绕弯子,最后才托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比如在作文中,题目是话题“理解”,素材是妈妈,标题是“理解妈妈”,文章开了头之后,先写妈妈如何不好不好,唠叨的妈妈;狠心的妈妈,多管闲事的妈妈,到了文章的后半部分或者结尾时,才抖包袱,(在某种情境下)一改原来的印象,原来妈妈是个好妈妈,加深了感情,增进了理解。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开笔却贬抑它,批评它。
二、先抑后扬例文
1、用先抑后扬写法描绘心路历程
构建心灵空间
太阳部落初三学生崔宇晗写于2009.10.3
读书像喝水,有的书是白开水,虽然淡而无味,确是生命的必需品;有的书像茶,平淡中有迷人的芬芳;有的书像酒,读后让人热血沸腾,力量倍增;有的书像咖啡,让人回味无穷,品味不尽……
小时候看到哥哥、姐姐有自己的书房,书房里有各式各样的书,有的很朴素,有的很华丽,有的很高雅,有的……那时非常羡慕,不知是羡慕哥哥、姐姐,还是羡慕那些书。常常想,等长大了,我也要有一个书房,书房里要有好多好多的书。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喜欢上了读书,每次只要一读书,我就能坐一下午。但是我仍然没有书房,也没有那么多的书。
现在,我长大了,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就像抽烟一样上了瘾,也读了许多书。之后才渐渐懂得,读书不在于读的多,而在于读的深,读书不应该只看表面的内容,应该去思考,去感受文章透射到我们心灵的那一束束阳光。
正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读书不在于书的包装多么精美,不在于书的多少,也不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的书房,而在于对书的感悟与理解。也许有一个温馨的书房,窗外有连绵不断的山峦,有清澈见底的小溪,会使自己心情格外幽静,但这种幽静能带给我们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专注于读书,用自己的灵魂与书交流,才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罗曼.罗兰曾说过“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灵的单间”。显然,罗曼.罗兰这个“心灵的空间”指的便是由书籍的营养美化出来的精神领地。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索绕,余韵绕梁,香气袅袅,使我不能忘却。因为在我看来“心灵的空间”有着深深的涵义,那就是心灵之书。我想,只有将书放在心中,才能做到书中有我,我中有书,书我合一,让书给人一种心灵的广袤与宏大,使原先渺小的我多一份从容和深厚,让书擦亮我心灵的窗口,由此透射进耀眼的阳光,心灵空间不再潮湿、隐晦、晦涩。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用读书筑造一个“心灵的空间”,这也许已经成了我的夙愿。
2、也是心路历程
走过那一个拐角
成长路上坎坷无尽,道路无垠,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难免碰壁。但正是这些拐角让我们原本忐忑的心情坚定起来。
新学期的到来,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新生,整个校园都洋溢着一股象改革春风吹遍大地似欢悦的气息。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侯,我们在一边报怨食堂饭菜差的同时,一边又在下课时疯跑进食堂;在第一次月考后兴奋而有喜有忧,之后的作文练习不知用了多少次这个主题……
但这之后,也许是慢慢的,在日复一日相同的学习模式下,因为种种来自外界不可抗的压力下,使我们学会了学习。我们很少奔跑着去食堂,常常已经到了进餐时间而还在教室里做练习,会为了及时完成早自习任务而早一点起床赶往教室。
就如同现在一样,我们经常会抱着英语复读机在深夜孜孜不倦地听着,伴着它的声音入眠,第二天早上发现复读机还在嗡嗡作响。或是在早上六点钟就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后,周围还一片漆黑,只有打开唯一可控的厕所灯将就照明。在鹅黄色的暖灯下我常常倚着门扪心自问:努力后又能换回什么,如果不努力又会如何?
回想升入初中一年多的过往,我已经走过了从天真烂漫的孩子到初中生的拐角,可是,我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弯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为了上大学?得不到答案。抑或是为了我们的祖国?
在朦胧的灯光下,思前想后才稍有混沌初开的感觉,原来是青春使命所使然。青春是激昂的,激荡着活力,对知识的吸纳如饥似渴,有着生命最绚丽的光彩。或许是否全力以赴地读书学习,现在看来真是没什么大的影响,但迟早有一天我会发现,曾经的努力让我受益非浅,成为我人生中永远值得骄傲的闪光经历,正像保尔所言“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是的,我坚信,走过了这个拐角,我们定会获得生活的智慧,我们的生命定会得到升华。也许那个拐角我还没走完,也许三年初中生活远远不够,而是要用毕生的精力来完成。
三、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①、少抑多扬,不要抑多扬少。我们的目标是要扬而不是抑,抑充其量不过是事情的起因。
②、扬点的多样性,人,事,话,诗词,名言,新闻,动物,植物,长时间,等等,都可以成为扬点。但是一定要合情合理,有说服力,可信,不能莫须有。
③、扬面要扬起来,扬得越高越深越好,不能钢一扬就放下了。
④、开头问题。又是抑,又是扬,开头往哪里开呢?扬。
看黑板图:抑,扬点,扬面。抑,抑制;扬,扬起。
四、本课写作题目
2012成都中考作文题目:走过那一个拐角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以欣赏路上的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会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站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请以“生命的拐角”为题作文。(60分)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写法:用先抑后扬写心路历程。
选材:首选作文学习,当做半期学习的总结。其次是古诗词。
参考文章: 写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作者: 太阳部落2003年学生李思寒
写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识字、写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作文水平是衡量语文学习的标准。由此可见,写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写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写作文的水平,提高作文的水平包含着许多自己对写作文的看法。
可是,有些同学对写作文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有些同学认为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留的作业,往上凑字,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流水账。有些同学写作文都是东拼西凑一些好词佳句,虽然写出来的文章很美,很抒情,但,那却不是他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些同学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不爱写,甚至有的同学干脆抄上一篇文章就大功告成了。或者有的同学三言五语应付了事。其实,他们不愿写,是因为不会写;不会写,是因为不常写;不常写,是因为对写作文的目的不明确。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呢?写作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什么呢?其实,写作文的根本目的不是这篇作文的本身,而在于形成相应的能力和提高作文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就是达到写作标准的要求。俗话说的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那么,联系写作文,它的意思就是说:写作文的实质不是它本身,而是要注意怎么样去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我有这么一位朋友,她非常喜欢写作文,几乎每天都写一篇,可是,长久下来,她的写作水平根本就没有提高,这是因为什么呢?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光学不思考则迷蒙,光思考而不学则变得没有效率。写作文,其意义不在于这篇文章的本身,而在于从一次又一次的写作当中,吸取教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这样,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写作文的根本目的就达到了。这位朋友的问题就在于目的不明确,没能及时总结。
http://s15/mw690/9204f62cgd64acb6f9c6e&690
http://s6/mw690/9204f62cgd64ace49cd3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