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普杂谈之六十二拉马克关于长颈鹿及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论述

(2018-05-31 16:55:36)

                  科普杂谈之六十二   拉马克关于长颈鹿及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论述 。

 

   《动物哲学》是拉马克遗留下来的重要经典著作,其中有两处是反对者们经常用来嘲笑和挖苦拉马克学说的内容。

   一处是关于长颈鹿起源的解释,另一处是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反对者们之所以抓住这两点大做文章,是由于他们认为拉马克的这种解释是根本违背科学的错误理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拉马克在《动物哲学》的原文中对这两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解释的,是属于根本违背科学的错误理论还是说法上不够完整?

   关于长颈鹿的起源,《动物哲学》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关于习性,观察长颈鹿(camedo payafis)之特殊形态及身长的结果,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事。这一种为一般所周知的哺乳类中身体最高的动物,栖息于非洲的内地,因生活的地域其土地极为干燥,而且不长青草。故这种动物不得不随时努力使它的嘴碰到树叶以便果腹。由于该种动物各个体长期持续至今之习性的结果,致其前腳长于后腳,而且它的颈项因并不用后腳站立以增加其躯体的高度,致伸长达六米之高。”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这种特殊形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由于长颈鹿祖先的栖息地缺乏青草,所以它们不得不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叶子。由于各个个体长期持续至今的习性(使逐代的脖子不断地变长)的结果,才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那样的长颈鹿。

   我认为,拉马克的这种说法基本上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如果长颈鹿的祖先不是生活在缺乏青草而被迫伸长脖子以高处的树叶为生,而且这种生活方式不成为这种动物的习性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看到如此怪异的动物。至于长颈鹿长颈的特性是通过“用进废退”还是“自然选择”逐代积累起来的,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如果仅仅因为长颈鹿的长颈这一特点如何积累的问题而全盘否定长颈鹿起源的观点,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我认真查阅了拉马克的《动物哲学》,确实发现其在笫72页上有这样的敍述:“为了判断种的形成是否有何现实的根据,作者将前述的诸考察加以重述,一,地球上一切的有机体,为自然于长期中逐渐造成之自然的整个生成物。二,自然所进行的途程中,最初形成最单纯的有机体,直至今日,尚在作同样反复工程。自然所直接形成的东西,在体制上均限于最初受精务必须(sketch),故得以自然生成(generation spontanee)的名称表示之。三,动物及植物之最初的务必须型,是在适宜的场所及环境因素中形成的,新赋得之生命能力及被决定的有机运动的能力,必然会使诸器官渐次发生,且与日俱进而形成多样器官及各部分。四,有机体各局部的发育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能使之发生个体的繁殖及生殖上之多样方式,因此,在体制之组成及形态上所获得的进步和各部分的多样性得以维持继续。五,现存的一切物种,由于充分时间中受到必然之良好环境因素以及各处状态之继续影响而得的变化,换句话说,即由于新的环境因素和新的习性使惠及生命的器官得到更正的能力,致在不知不觉之间形成如我们今日所见的形态。六,最后,生物仍以这样的顺序在各自的体制及诸部分的状态中,发生着各种大小不等的变化;生物中之所谓种,就在于不知不觉之间而相继形成。不过,其具有比较的安定性而已,并不是与自然同古的旧物。”

   以上的这一段话,是一字不改地从拉马克的原著中摘录下来的,由于语法和翻译方面原因,这段话的原意很难理解,不过,通过仔细的考察,基本意思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段话的基本意思讲的是物种的形成。拉马克认为,要讨论物种的来源,首先要解决最简单的生物是怎么形成的,鉴于自古以来,还没有一种关于最简单的生物起源的说法,所以拉马克不得不设想最简单的生物很可能是由无生命物质逐渐衍化而来的。

   拉马克提出这种设想不仅是非常大胆的,而且是十分超前的.因为,在当时来讲,还没有任何科学家提到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特别是在他提出了这种设想五十年之后,著名的医学家巴斯德用曲颈甑实验,证明了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由无生命的物质产生。巴斯德的重要科研成果,更使拉马克的这一设想受到严峻的考验。

   从此以后,拉马克的自然生成说一直成为新达尔文主义者重点攻击的对象。直到1935年美国的学者米勒将水、二氧化碳及氮气等放在密闭的容器内,模拟地球形成之初的条件下不断地放电加热,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等原本都是生物体内特有的物质。人们这才相信生命有可能是无生命物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衍化而来的。

   由于当时的人们普遍都相信蛋白质是体现生命的基本物质,因此,认为只要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就有可能实验室中出现生命现象。

   1965年,我国的科学家率先用五十一个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一种简单的蛋白质),但并未出现生命现象。这说明生命现象要比人们的想象要复杂得多。

   1985年,我国的生物学工作者又用七十三个核糖核甙分子合成了酵毌丙氨酸转运RNA,它能成功地将酵母丙氨酸转运至特定的位置上。它虽然离人工合成生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它确实使人们看到了人工合成生命的曙光。

   最近,我国自制的深水探测器——蛟龙号在南太平洋海域深海作业时,探测到了许多海底黑烟囱,在黑烟囱附近,发现了不少奇怪的微生物,其中有的竟然能耐100度以上的高温。海底黑烟囱及其附近奇特微生物的发现,引起了众多生命起源研究者的注意。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喷出的热泉。目前,他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相信,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证明:拉马克关于地球上最简单的生物是由无生命的物质衍化而来的科学设想是正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