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认真地读一读拉马克的《动物哲学》
在我国生物学界,很少有人不知道拉马克的名字,但是,真正了解拉马克具体情况的人却并不多。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人撰写过关于拉马克详细的传记,我这次虽然出版了一本《拉马克传略》。但是,就其内容而言,仅仅是大致上介绍了他的生平和崇高品质。对于他学术方面的成就,没有作具体的介绍。这也难怪,因为我手头上除了一大批批判拉马克学说的文章之外,剩下的全是别人引用关于拉马克学说的片言只语,单凭这些根本不足以说明拉马克学说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成就。
最近,我在网上查阅了《动物哲学》的有关资料才知,早在1936年3月份,沐绍良先生就通过日译本翻译了一本拉马克撰写的《动物哲学》,并于1939年12月由上海上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再版发行,于是193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就成了十分难觅的孤本
感谢一位不知名字的网友,于2012年6月份在网上发了拉马克《动物哲学》的全文。于是,我才得以真实地看到两百多年前拉马克亲自撰写的原文。阅读了原文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批判拉马克学说的文章,我深深感到自己被欺骗和愚弄了。原来,那些撰写批判拉马克学说文章的先生们,他们自己并没有看过拉马克撰写的《动物哲学》,而是凭从别人的文章那里抄来的一言半语,就大发议论,指责拉马克学说是错误的。结果,闹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笑话。
例如,以往一些学者在批判拉马克学说中的用进废退理论的时候,都认为他是缺乏实例的臆断。其实,拉马克在讨论用进废退原理的时候,曾举出了许多极具有说服力的实例,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家禽的起源。他在文章中说,“我们谁都不会怀疑家禽是由野生的鸟类驯化来的,人类开始驯化这些鸟类的时候只是釆取圈养的手段,通过圈养,使它们的翅膀因长期不用而逐渐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它们的腿部也因为长期使用而逐渐地发达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另一些学者批判拉马克过分强调环境因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有的人则认为环境对生物的进化没有关系,生物的进化純粹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变化所致。关于这一点,拉马克在第七章中讲得非常清楚,他认为,“环境因素对动物的行为、习性以及体制各部分都有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一开始往往是渐进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拉马克还进一步指出,不仅动物的体制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连植物的体制也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接着他举出了一个梅花藻的例子,他写道:“梅花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没在水中的叶子一般分裂成丝状,而在空气中长出的则不分裂而呈圆形。如果把它移种到没有水的湿地上,则它的叶子全部变成了圆形。”不难理解,拉马克在这里所说的“体制”,是指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它还应该包括DNA在内的一切遗传物质。
拉马克的这一观点,完全符合,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
此外,拉马克对生物间的生存竞争及维持生态平衡也有独特的见解,他在第92页中写道:“正如一般所知,强的、有武装的动物常食弱的动物,大的动物常食小的动物,可是同一种类的个体互相捕食的情况则不常有,而是常与其他种类的动物作战。小种动物的繁殖力极强,其世代的重复也极速,若自然对它们的繁殖不加以限制,则此等小动物的繁殖的结果,将使其他动物在地球上无法生存。但实际上,它是其他多数动物的食饵,它们的生存期极短,气温一旦下降就会大批冻死,因此它们的数量一定有限,使它们能保持种类及其他动物永久维持的相当比例。其他较大的动物,它们之间也因相互捕食而处于平衡状态。”可见,拉马克在论及生存竞争的时候,提出了比“马尔萨斯人口论”更加合理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比达尔文的解释更加符合客覌实际。
对于人类的未来,拉马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唯有人类,分离了其他一切动物加以的考虑,似有无限繁殖的可能。他们的智慧与技能,足以保护自己,使之不因任何动物之食欲而被停繁殖。因此,人类对于其他动物,与其说没有畏惧最大最强动物之必要,毋宁说他们能行使扫灭其他动物的优越性,使其他动物的数量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自然对于人类却赋于许多感情,不幸,这些感情又和他们的智力相并发达,在人类个体的极度繁殖上安排了一个极大的障壁。事实上,因为人类在不绝地做着减缩同胞的工作,故著者可以决然断言,无论到什么时候,地球上不会出现无法养活人口的现象。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地球上总有一部分地方的人口相当稠宻。而另一部分的人口很稀少,两者之间将发生交替。至于这种交替所需要的时间,我们现在是计算不出来的。”
拉马克对人类未来的预测,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但他没有料想到人类智慧和科技会发展得如此之快,目前不仅能够妥善地控制人口过度的发展,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还将在地球之外找寻到新的落脚点,以彻底解决地球上人口过剩的问题。
还有一点,是拉马克学说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批判的,那就是他主张地球上的生命直接起源于无生命物质。其实,这是误解,他在论及地球上“三界”(即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的时候,一再说明,这“三界”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他为什么在另一处又说地球上有生命的物质起源于无生命物质呢?这是他的推想,现在,让我们看看他的原文是怎么说的吧!他在第72页写道:“一,地球上一切有机体为自然长期中逐渐造成之自然的整个生成物;二,自然所进行的过程中,最初形成最单纯的有机体,直至今日,尚在随时作同样的反复的工作,自然所直接形成的东西,在体制上均限于最初之描述,故得以自然生成的名称表示之。”这一段话,看起来似乎和前面讲的有矛盾,但是,我们不妨仔细想一想,既然地球上的一切有机体都是自然长期逐渐造成的,那为什么最简单的有机体不可以由自然直接造成的呢?何况在到现在为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们的学者凭什么认定拉马克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呢?
诚然,拉马克毕竞是两百年以前的人物,从现代人的目光来看,他的著作中肯定有许多错误的东西。不过,今天我们重新读他的著作,首先应该看到其中智慧的闪光,而不应像某些人那样专门抓住其中的一些错误观点而大做文章。
(说明:如果有读者希望阅读拉马克的《动物哲学》,请打开《动物哲学》条款下之“拉马克《动物哲学》——既获得性状遗传(繁体字)。”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