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高中普职分流
(2014-05-16 12:50:18)
标签:
休闲 |
分类: 健康第一 |
新中国建立以来至199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1997年以后至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现象,在校学生锐减,根据不同模型预测表明,按照职业教育继续“下滑”的趋势推演,普教与职教的比例将转变为7:3的关系,甚至更加严重的情况。
世界各国一般义务教育后也就是高中开始教育分流,因为每个学生优势个性不同,有的学生适合发明创造,有的学生适合动手制作,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尽其才。然而世界各国普职分流不一,普职分流之比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八十几不等,即使同一国家由于时代、地区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在德国所有完成9—10年义务教育后,40%的青年选择上大学,60%青年选择上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在台湾,职教与普教是并行不悖的两条出路,初中毕业生按1:1的比例分流,一部分到普高,一部分到职高;美国的职业教育则从中学抓起,让13岁的学生就开始学习与工作相关的课程,在美国的职业教育是在公立中学实施的,课程分流,但学生不分流,学生通常用一半时间学习职业课程,另一半时间学习普通课程,中学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到两年制的社会学院进行职业训练;法国短期职业教育是指高中毕业后,接受2—3年的专业培训,然后可以直接工作,类似中国的大专,总之,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普职分流。
我国的教育分流是强迫淘汰式分流,把上普高变成一流,把上职高变成二流,学习好的上重点普高,学习差的才上职高,全国大体如此,这样职高的学生构成是学习差,品行差,困难生,落榜生,造成了职高教育是次等教育,二流教育。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差异,如湖北的普职之比为6:4,湖南、安徽普职之比为8:2,很少有地区达成普职之比为1:1。
于是为确保普职分流的合理流动,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普高热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动摇的决心,确保职校招生,采取了许多行政强制措施分流招生,但因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冲击和干扰。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里,高、中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三者之比为1:3:5。如日本的国企中一般高级工占20%,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30%,而我国国企中高级工占2.3%,中级工占27%左右,初级工占70%左右,而有些行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之比是6:1,甚至是9:1,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德国把职业教育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他们有这样一句话“不教儿童手艺,等于教儿童盗窃”。在中国“普高过热”而升学有限,不能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又无一技之长,进入社会,势必影响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而将部分优秀的学生分流到职高、中技更有利于提高人才的技术含量,均衡人才比例倒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目前一方面由于职校升高校的比例过小,另一方面初中毕业生选读普高还是职高多依成绩而定,很少考虑其性向及兴趣,在普高升学相对较易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及家长把读职高看作是无奈的选择,这无疑加重了普高的压力,近几年的普高热与职教滑坡形成的反差便是明证,因此,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让初中毕业生合理的自主分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攻读和寻找定向职业的职业教育无疑是一剂良药,既可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又可满足上大学的愿望,既能减轻普高热的压力,又能减轻普高热对职教的负面影响,使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比例,适应经济、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