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计算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再思考

(2021-01-28 16:33:19)
标签:

it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今天方老师在群里推荐江苏省王卫全老师的文章《通达计算思维的问题教学模式研究》给大家学习。读完文章,几点体会与计算思维方向的伙伴们分享。
  一是关于教学模式的构建。王老师研究的通达计算思维的问题驱动教学实践模型,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思路方向基本相同,紧扣“问题解决”这一核心。王老师创新化的把教学流程分为三大阶段: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知识建构。以问题贯穿始末,联结现实与知识。更个性化的提出该模式的要素:情境场、问题群、活动串、思维桥、知识树。王老师用“一核心、双流程、三阶段、四要素”的方式,立体的呈现出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抓手。教学模式建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前阶段我们建立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基本建立,我们也抓住了问题与思维,问题与知识两个关键点,但如何创新表述以及相关理论支撑我们还应再完善。
  二是教学模式实践效果的总结。王老师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我们也要进入课题相关报告的撰写阶段,我想我们可以结合上回边老师“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观点,借鉴、参考王老师的对比维度,在实践中记录学生在学习动机、过程、结果方面的情况,反思我们实践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是否让学生更有效、更深度的学习。
  三是教学案例的分析。有理论、有效果分析还要有案例阐述,建议计算思维方向的伙伴们可以将之前上过的、相关的课例再结合我们建立的教学模式进行“再设计”,抓住现实情境、问题与思维,知识构建与迁移的关键,进行实践与反思。
  在教学图形化编程变量与随机数时,前年我用的是校本教材中的实例“幸运抽奖”,创设的情境是让学生体验游戏,再进行探究创作,最后总结随机数与变量的知识。本学期,我还是用本实例,但给学生创设的情境是讲述一个故事:一位学生想玩手机游戏中的抽奖活动获游戏装备,充值几千块仍未中奖。然后,和学生一起围绕“娱乐或欺骗——抽奖程序背后的算法”这一主题,探究随机算法程序的编写与应用的问题。分三个探究活动:(1)编程实现该抽奖程序(基础问题),学生分解抽象游戏方式,用动画角色造型切换模拟游戏过程。(2)观看可以和用户互动玩这一游戏的机器人视频,探究如何编程让“机器”也知道每次抽奖结果并与玩家语音互动(提高问题),将人工智能的相关基础知识融进其中。(3)探究该游戏程序的中奖概率(拓展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表个人看法,因学生未学习高中相关数学概率知识、所以看法各异;再让学生一边玩一边记录,这时学生发现效率很低很费时;在这一新情境下,让学生探究如何用计算机高速模拟抽奖,用变量记录抽奖次数与中奖次数,最后得出中奖概率值,在此体现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中用情境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培养学生掌握随机程序知识技能、明确编写数字娱乐程序的责任担当、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学科素养。《》
  课题研究和实践还在继续,学而知不足,拓展学习面,才更明确我们需要改进的在哪此方面;教学实践有理念、求改变,才能有新的效果和收获。

  附:王卫全老师的文章《通达计算思维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