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驿动的心222
驿动的心22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4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2)

(2017-12-15 09:53:00)
标签:

浙江省博物馆

武林馆区

馆藏精品

分类: 博物致知

http://s10/mw690/002FFOzqgy72ErFLyCRa9&690

 

【047】五代·吴越国王告水府文银简。吴越国王钱镠曾下令在“洞府名山遍投龙简”,以祈求“风雨顺时军民乐业”。杭州西湖、绍兴鉴湖、苏州太湖等地曾经陆续发现吴越国王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俶的银简,为研究吴越国的历史、社会、风俗提供了实物史料。现陈列的吴越王钱镠63岁告水府文银简是1957年疏浚西湖时发现的,当时是以金龙作驿使投递告文的。其他国主所投的告水府文银简则是以鎏金铜龙驿使。

http://s12/mw690/002FFOzqgy72ErFQ2x59b&690

 

 http://s12/mw690/002FFOzqgy72ErFStgDfb&690

 

 http://s8/mw690/002FFOzqgy72ErFZMmH87&690

 

 

http://s10/mw690/002FFOzqgy72ErG2GFjd9&690

 

【048】五代吴越·金龙、鎏金铜龙

http://s4/mw690/002FFOzqgy72ErCCt7d03&690

 

【049】五代·吴越王钱镠、钱弘俶批牍合卷。1959年象山钱氏后裔钱渭昌捐献。两件文书合装成一手卷,分别是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十二月钱镠发给崇吴禅院长老(长老连读)僧(僧单读)嗣匡(嗣匡连读)的牒文及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闰七月钱弘俶批字的宝庆寺僧崇定上奏的表文。合卷卷首有程应魁所题“钱王手泽”四字,卷尾有抄录的钱尚德、钱直孺等题跋24处。这二件文书上留有钱镠与钱弘俶的签名花押,是两位善于书法的吴越国王留在世上极为罕见的墨迹,同时这两件文书也是研究吴越国佛教的重要史料。

http://s5/mw690/002FFOzqgy72ErCuL1q24&690

 

050五代·吴越《宝箧印陀罗尼经》。北宋乾德三年印本。1971年绍兴市区物资公司工地出土,原藏于同出的钱弘俶同年铸造的铁阿育王塔内,此卷保存完整,全卷长182.8厘米,卷端题“吴越国王钱俶敬造宝箧印经八万四千卷永充供养,时乙丑(公元965年)岁记”。

http://s14/mw690/002FFOzqgy72ErCyItnbd&690

 

【051】五代·越窑浮雕四鋬蟠龙罂。杭州玉皇山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墓出土。属秘色瓷中的精品之作,出土时龙鳞上残附着三片金箔,这印证了文献中所谓“金银陶器”和“金棱秘色瓷器”的有关记载。

http://s6/mw690/002FFOzqzy7goknTwCV25&690

 

【052】五代·錾花银盂

http://s13/mw690/002FFOzqgy72ErCrbvmec&690

 

【053】五代·莲瓣式银托盏

http://s12/mw690/002FFOzqzy7gokJyOSv3b&690

 

【054】宋·徽州修城砖。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在青溪县帮源峒(今淳安县叶家公社洞源里村)起事,十二月十三日攻克歙州,次年五月重被宋军占领,五月二十四日朝廷下令改歙州为徽州。宣和四年,知州卢宗原于旧州城修筑罗城,次年完工。卢宗原特别烧制了这种重达十一斤的城砖,砖上印有76字铭文,文为:“后唐石埭洞贼方清破陷州城,次年秋始平。至大宋宣和庚子,威平洞贼方腊窃发,攻陷徽州,烧劫净尽,盖缘城壁不修。至壬寅年,制砖缮完,可保永固。异时微有损圮,宜加补治。直猷阁领郡事卢记。”铭文记录了后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宋宣和二年徽州城两次为乱军攻陷的历史,此即卢宗原修城的缘起。

http://s2/mw690/002FFOzqgy72ErG7lol41&690

 

【055】宋·陶生肖俑。一组13件,介绍牌上只注“江西铅山出土”,如何为浙博所藏,不得而知。

http://s7/mw690/002FFOzqgy72ErGakfkf6&690

 

 

http://s10/mw690/002FFOzqgy72ErGczYR29&690

 


http://s1/mw690/002FFOzqgy72ErGgAnK10&690

 

【056】宋·刻诗文褐釉瓷枕。枕面阴刻“酒中曾德(得)道,醉里遇神仙。”字迹潦草,诗意诙谐,让人不禁联想到“黄梁一梦”的寓言。

http://s4/mw690/002FFOzqgy72Es9Oau7f3&690

 

【057】宋·银铤

http://s1/mw690/002FFOzqgy72Es9HbB6e0&690

 

【058】宋·金片

http://s13/mw690/002FFOzqgy72Es9A0ZSec&690

 

【059】宋·金叶子

http://s4/mw690/002FFOzqgy72Es9Dxl173&690

 

【060】宋·铜鱼凫尊

http://s8/mw690/002FFOzqgy72Es9Xslpd7&690

 

【061】南宋·官窑陶祭祀器。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宋高宗锐意复古,祭器改制时烧造大量的陶质祭器,在宋代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其器型有贯耳壶、觚等,表呈土黄色,质地细腻,胎体中部呈灰黑色,器表大都模印繁缛的饕餮纹、夔龙纹和雷纹等,一般用于天地二郊,即礼家所谓“扫地而祭,其于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http://s9/mw690/002FFOzqgy72Es9Rvv268&690

 

【062】南宋·龙泉窑青釉堆塑龙纹罐。冥器。龙瓶与虎瓶通常成对随葬,习惯上称它们为龙虎瓶。瓶的形式多种多样,装饰手法和纹样也丰富多彩。龙虎瓶上堆塑的各种飞禽小兽,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http://s16/mw690/002FFOzqgy72Es9KTj91f&690

 

【063】南宋·湖州镜。湖州镜是宋代最流行的铜镜种类,始于北宋中晚期,盛行于南宋初期和中期。据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带有铭款的湖州镜,绝大部分出于南宋的墓葬。宋代商业繁荣,铜镜业竞争激烈,为防止冒牌和区别其它铸镜者,受欢迎的铸镜者和商铺往往在铜镜商标铭记上冠以“真”或“真正”的字样和镜铺具体地址。

宋代湖州石家镜倾销全国,产量之大为全国之首。湖州石家镜中以“念二叔”和“十五郎”镜为最多,镜铭多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石十五郎真炼铜照子”等。“念二叔”和“十五郎”为宋代铸镜名师,铸技精良,其子孙开设镜铺都用先辈名号标榜以招揽生意。铭文中不仅标明了品牌,而且还注明了店铺的地址,甚至于还有点现代市场营销的广告意味,以正宗湖州铜镜为荣。当时石家镜的店铺就设在仪凤桥南堍。 

还有的铜镜,镜铭为“湖州仪凤桥南酒楼相对石三真青铜照子”。据嘉泰《吴兴志》载:“仪凤桥在湖州府治西南,唐仪凤中置,因年号名也。”解放后,在桥边河床旁的泥土里发现许多铜渣屑,推测可能与古代铸镜有关。

http://s4/mw690/002FFOzqgy72ErGw84r73&690

 

 

http://s2/mw690/002FFOzqgy72ErGzXEte1&690

 

 

http://s14/mw690/002FFOzqzy7golyw7Nz9d&690

 

 

http://s3/mw690/002FFOzqgy72ErGErqqd2&690

 

【064】南宋·马远《台榭侍读图》纨扇。马远活动于南宋光、宁朝(公元11891224年)前后,字钦山,杭州人,祖籍山西永济。擅人物、花鸟,而以山水名世。所作山水,多以一角半边小景表现无限空间,人称“马一角”。此图绢本设色,画左下角署有“马远”款。

http://s12/mw690/002FFOzqzy7gomHr2Hxab&690

 

【065】南宋·夏圭《山阴萧寺图》纨扇。夏圭活动于南宋宁宗朝(公元11951224年)前后,字禹玉。杭州人。工人物,擅山水。取景以半边一角表现广阔空间,有“夏半边”之称。此图绢本设色,传为夏圭作,画上方钤朱文方印“怡亲王宝”。

http://s4/mw690/002FFOzqzy7gomHxLDd23&690

 

【066】元·昏烂钞印。1956年西湖疏浚工程中发现。中国古代纸钞的使用,历经宋至清五朝800余年,其中元代为纸钞使用的最高峰,不但实施了纯纸钞流通制度,还建立了先进的纸钞回收制度,昏烂钞印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元代纸钞质地较差,钞面图文或印戳容易模糊(昏),甚至出现磨损或残破(烂)。对于此类废钞(昏烂钞),由政府专门机构集中回收并销毁,为防止回收的昏烂钞重新流向社会,还要加盖专用的印章(昏烂钞印)。

http://s13/mw690/002FFOzqgy72ErGrKeEac&690

 

【067】元·赵孟頫行书《吴兴赋》卷(复制品)

http://s16/mw690/002FFOzqgy72ErGkQnt1f&690

 

【068】元·陶骑马俑

http://s7/mw690/002FFOzqgy72ErGnY9wc6&690

 

【069】明·王士琦金带板。王士琦,浙江临海人。万历四十六年奉调巡抚江南,尚未成行便因病去世。后归葬于临海城西石塘。王士琦墓出土的金银器有百余件,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士琦金带板和金丝福寿五梁冠。王士琦金带板共二十枚,金带板上的纹饰分别为獬豸纹和灵芝纹。獬豸纹呈浅浮雕,独角昂首,作蹲踞状,身体两侧绕以火焰形云纹。獬豸是传说中的灵异之兽,性格忠诚,能辨曲直,在封建王朝时期一直被当作御史等风宪衙门执法官的身份象征,獬豸纹也就成了古代执法官服饰上特有的纹饰。王士琦曾任右副都御史,三品官。金带板上的獬豸纹和灵芝纹正与他的身份官衔吻合,也与明代制度相符。

http://s16/mw690/002FFOzqgy72Esa6MZ97f&690

 

 

http://s3/mw690/002FFOzqgy72EsajdkKc2&690

     

【070】明·金丝福寿五梁冠。王士琦墓出土。

http://s14/mw690/002FFOzqgy72Esabagted&690

 

【071】明·人形管装金扒耳。王士琦墓出土通长22厘米,整件器物重33.28克。金扒耳作妇女状,妇女盘髻插簪,身着右衽长衫,下着裙子,手捧连叶寿桃。妇女内空,金耳挖和牙签以一链相系,链子贯串人体,不用时可藏于人形外壳内,寿桃形塞子塞于裙摆。此物制作精美,构思极为巧妙。

http://s2/mw690/002FFOzqgy72EsaeQG5b1&690

 

【072】南明·“靖虏将军之印”铜印。1963年浙江长兴县高山岭出土。近方形,蹲狮钮,印面为“靖虏将军之印”,背款为 “靖虏将军之印”、“礼部造”, 侧款为“礼字六百二十五号”、“永历三年二月某日”。

http://s11/mw690/002FFOzqgy72Esa3CpYe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