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南唐二陵陶俑

分类: 博物致知 |
http://s15/mw690/002FFOzqgy72t0rcdHM5e&690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位于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乃“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李昪(先主)与父亲李璟(中主)之陵寝,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发掘的第一处帝王陵寝。虽然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盗掘,但二陵墓葬规制、地宫壁画、雕刻尚保存完整,出土文物众多,其中以李昪陵出土的玉哀册、李璟陵出土的石哀册,以及数量多达270余件的墓葬陶俑为最大亮点。
如今,这些文物大多深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库房之中,只有少部分陶俑在旧馆地下一层的展厅中公开展出。其中人物陶俑190件,展出47件;动物及人首动物俑82件,展出22件。这些陶俑与同时期的五代闽王王审知次子、闽国第三主王延钧之妻刘华墓出土的陶俑相比,虽在雕塑工艺和精美程度上要逊色不少,但在种类和服饰的多样性方面则要略胜一筹。
http://s1/mw690/002FFOzqgy72t0rkAKY40&690
简单说来,二陵出土男女陶俑,可以从姿态上区分为三大类:即拱立俑、持物俑和舞蹈俑。从数量上看,持物俑最多,拱立俑次之,舞俑最少。从身份上看,则上至嫔妃、侍臣,下至宫女、伶人、武士,都通过陶塑较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从艺术水准上看,这些陶俑虽然继承了唐代写实主义风格,但在形象、神态上都比较呆板、艰涩,缺乏生机和个性。当然,其中也不乏盛装女俑、舞蹈俑等少数几件精品。
http://s11/mw690/002FFOzqgy72t0qwNJg9a&690
http://s10/mw690/002FFOzqgy72t0qrwo159&690
http://s7/mw690/002FFOzqgy72t0qmRFk06&690
盛装女俑,仅发现3件,展出2 件,体量较小,高髻长袖,体态婀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身着霞帔与华袂,可能属于嫔妃之类的身份。
http://s10/mw690/002FFOzqgy72t0r8YSBd9&690
女拱立俑共展出7件,5大2小,高髻长袖,神情肃穆,可能属于地位较高的宫女。
http://s6/mw690/002FFOzqgy72t0r2mdT95&690
女持物俑2中11小,与女拱立俑穿着基本一致,可能属于地位较低的宫女。
http://s8/mw690/002FFOzqgy72t0qSf1tc7&690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女俑的发髻上均刻画有若干小洞或小槽,这可能表示的是其佩戴首饰的位置。
http://s14/mw690/002FFOzqgy72t0qW0tD3d&690
男、女舞蹈俑各1件,作顿足起舞状,两者袖口较小,可能出于方便跳舞的需要。戴风帽老人俑仅1件,推测其与五代闽王刘华墓中的戴风帽扶杖老人俑一样,均为地理堪舆术中的蒿里老人形象。
http://s15/mw690/002FFOzqgy72t0rzwuybe&690
伶人共3件,其中1件下部已残。另外,呈头大身短状的那一件,应该是古代宫庭中普遍供养的以滑稽取乐为目的的侏儒伶人。
http://s14/mw690/002FFOzqgy72t0rg0bj2d&690
武士俑2件,分别持圭形盾和圆形盾。圆形盾正面饰虎头图案。持圭形盾武士双足纤纤,站姿呈内八字,这与大老爷们的形象也相差太远了吧?
http://s12/mw690/002FFOzqgy72t0qj31Vcb&690
男拱立俑、持物俑共17件,大小不一,形态上并无太大特色,但在服饰上却较为复杂。帽饰分幞头、道冠、胄形帽等;身着长袍分方领、圆领,袖口有宽有窄。其身份大致可分为文吏、内侍两种。
http://s7/mw690/002FFOzqgy72t0qmRFk06&690
人首动物俑与动物俑共展出22件。动物俑手法写实,人首动物俑充满神怪气息。最下一排居中者就是那件被称之为“东方人鱼”的人首鱼身俑。
http://s13/mw690/002FFOzqgy72t0rpEcscc&690
http://s8/mw690/002FFOzqgy72t0qNKUDc7&690
http://s8/mw690/002FFOzqgy72t0qBh1J67&690
http://s13/mw690/002FFOzqgy72t0qKuIIbc&690
http://s1/mw690/002FFOzqgy72t0qF58Ac0&690
http://s7/mw690/002FFOzqgy72t0ruJdY16&690